序号 | 姓名 | 论文题目 | 获奖等级 |
1 | 王卫 邓琳锨 | 一体化视域下佛山工匠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的基本路径研究 | 一等奖 |
2 | 薛国雄 禤静怡 | 寻根·铸魂·育人:佛山民俗文化资源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的创新实践 | 一等奖 |
3 | 张芳 王睿 | 一体化视野下佛山古镇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的实践路径探究 | 一等奖 |
4 | 邓翠媚 | 佛山人精神融入思政一体化课程建设的策略探究 | 一等奖 |
5 | 李嘉琪 杨立雄 曾文勇 | 一体化视野下三字经优秀文化融入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生态路径 | 一等奖 |
6 | 金惠芬 | 佛山红色文化资源分层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路径研究 | 一等奖 |
7 | 魏盛宝 杨敏刚 | 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的弘扬佛山传统文化路径研究 | 一等奖 |
8 | 赵莎莎 | 佛山岭南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 | 一等奖 |
9 | 钟淑怡 | 佛山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 | 一等奖 |
10 | 冯嘉琪 | 论大中小学思政课对佛山工匠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 | 一等奖 |
11 | 何钰妍 | 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视域下佛山红色文化融入实践教学路径研究 | 一等奖 |
12 | 杨茵 | 龙狮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探赜 | 一等奖 |
13 | 伦炜仪 | 佛山武术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路径探索 | 一等奖 |
14 | 韩中谊 | 佛山龙狮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研究 | 一等奖 |
15 | 钟惠明 | 一体化视域下佛山龙狮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的基本路径研究 | 一等奖 |
16 | 钟晓倩 | 一链三维:龙狮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的一体化实践路径研究 | 一等奖 |
17 | 王秋萍 | 从割裂到协同:工匠精神融入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路径研究——以佛山市为例 | 一等奖 |
18 | 许敏平 | 薪火长河:党史研学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链式建构 | 一等奖 |
19 | 赖秋萍 林瑞青 | 佛山龙狮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探赜 | 一等奖 |
20 | 黄小蕾 | 故事·价值·问题:一体化视域下佛山人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的路径探索 | 一等奖 |
21 | 姚凤卿 | 佛山陶瓷的文化传承与思政教育创新 ——探索佛山陶瓷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实践路径 | 一等奖 |
22 | 孙名燕 | 一体化背景下佛山民俗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路径探索——以武舞相融为研究对象 | 一等奖 |
23 | 朱虹燕 | 佛山传统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路径探析 | 一等奖 |
24 | 李毅君 | 赓续佛山红色血脉 铸魂大中小思政课 ——一体化视野下佛山红色资源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的实践研究 | 一等奖 |
25 | 何永佳 | 佛山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有效路径研究 | 一等奖 |
26 | 叶晓慧 | 将佛山美食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的教学路径探索 | 一等奖 |
27 | 叶桃 | 佛山红色文化资源赋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以中共南海县委旧址为例 | 二等奖 |
28 | 林华 | 佛山民俗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的路径探索 | 二等奖 |
29 | 阮娜 | 佛山地方特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探究 | 二等奖 |
30 | 黄海琪 | 一体化视域下佛山工匠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对策探析 | 二等奖 |
31 | 邱冬 | 行走的思政课:基于高明苏村优秀文化资源的大中小学思政课分层融入路径与方法探究 | 二等奖 |
32 | 叶天佑 | 佛山地域文化分层融入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以醒狮龙舟文化为例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 二等奖 |
33 | 袁静 | 文化赋能与产业协同:佛山特色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路径研究 | 二等奖 |
34 | 梁锦华 | 佛山地方优秀文化资源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路径探究 | 二等奖 |
35 | 罗文源 | “匠”心铸魂——佛山工匠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的路径探索 | 二等奖 |
36 | 何淑芬 |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特色实践与路径分析——以龙狮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 | 二等奖 |
37 | 杨淑莹 | 学段贯通·技术赋能:佛山状元文化资源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的创新研究 | 二等奖 |
38 | 陈雁心 | 一体化视域下佛山扎狮文化分层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的路径与方法研究 | 二等奖 |
39 | 梁上欣 | 立足一体化视野 探究地方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新路径 | 二等奖 |
40 | 吴绮云 | 项目式学习视域下龙舟文化融入思政课一体化的路径探索 | 二等奖 |
41 | 冯华英 | “武术+”赋能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践路径探析 | 二等奖 |
42 | 杨托 | 一体化视野下岭南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小学思政课的基本路径——以佛山市南海实验小学“行走的思政课”为例 | 二等奖 |
43 | 文毅 | 佛山饮食文化与中学思政课教学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 二等奖 |
44 | 谭海淇 | 智能技术支持下地方优秀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路径研究 | 二等奖 |
45 | 林依凡 | 佛山市工匠精神与思政课一体化的融合机制探究---基于大中小学协同育人的视角 | 二等奖 |
46 | 彭阳阳 黄镇桃 | 佛山非遗文化分层融入小学思政课的微观路径探索 | 二等奖 |
47 | 曹梁佩 | 武术文化场馆资源赋能大中小思政课教学路径探析——以佛山市为例 | 二等奖 |
48 | 欧阳嘉欣 | 见证陶瓷产业前世今生,注入生态理念融通课堂——以三校合作贯通思政课一体化路径为例 | 二等奖 |
49 | 童彦 | 沉浸式场景重构:高明红色文化融入小学思政课的路径创新 | 二等奖 |
50 | 张谊珍 | 让“佛山人精神”点亮中小学思政课堂 ——一体化视野下“佛山人精神”融入中小学思政课的基本路径 | 二等奖 |
51 | 尹锦泳 | 佛山武术文化分层融入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论 | 二等奖 |
52 | 梁楚琪 | 佛山龙舟文化融入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的实践路径探索 | 二等奖 |
53 | 赵吉娜 | 一体化视野下龙狮文化融入小学思政课的实践路径研究——以佛山市禅城区Z学校为例 | 二等奖 |
54 | 李滢滢 | 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视野下佛山武术文化融入小学思政课路径研究 | 二等奖 |
55 | 冯子欣 | 高明红色文化融入小学思政课的路径探索 | 二等奖 |
56 | 梁伟平 | 佛山“三谭文化”与大中小学思政课有机融合的探究 | 二等奖 |
57 | 邹妙姗 | 弘扬铁军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关于地方文化资源融入小学思政课的实践探索 | 二等奖 |
58 | 李惠珊 | “文化基因+数字智能”:粤剧文化融入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协同创新研究 | 二等奖 |
59 | 陈保蓉 吴泽玲 | 以武术育德:小学思政课融合武术特色的路径探索——以佛山市高明区荷城街道西安小学为例 | 二等奖 |
60 | 区诗婷 | 一体化视野下“高明濑粉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的路径探析 | 二等奖 |
61 | 卢静仪 | 本土文化分层融入中职思政课程的实践探索——以佛山市三水区“长寿之乡”文化为例 | 二等奖 |
62 | 萧韵意 | 一体化视野下龙舟文化融入中小学思政课的路径探索 | 二等奖 |
63 | 柯雨菲 | 大思政课视域下龙舟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实践研究 | 二等奖 |
64 | 钱可恩 | 一体化视野下佛山传统文化资源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探析 | 二等奖 |
65 | 郭慧莹 | AI构建小学“沉浸式铁军精神课堂”的路径探索——以佛山红色诗词《铁军小英雄》为例 | 二等奖 |
66 | 黄浩森 | 从近处取材,自乡土生长——乡土资源融入思政教育的四轮驱动策略 | 二等奖 |
67 | 陈琼珊 | 佛山饮食文化在初中思政课的融合运用 | 二等奖 |
68 | 谭嘉敏 | 一体化视野下佛山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的基本路径探索 | 二等奖 |
69 | 周杨 | 一体化理念下佛山民俗文化协同构建初中思政课特色课程体系研究 | 二等奖 |
70 | 梅向荣 | 解码“佛山味道”: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文化育人路径探索 | 二等奖 |
71 | 郑美娟 | 一体化视域下广东优秀文化资源融入初中思政课作业的理论探赜 | 二等奖 |
72 | 陈梓坤 | 浅析佛山工匠精神融入小学思政课的基本路径和方法——以佛山石湾陶瓷工艺为例 | 二等奖 |
73 | 黄光毅 薛国雄 康红梅 | 构建红色文化融入高中思政课的“四心铸魂”机制 | 二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