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初中化学实验操作考查工作启动暨理化生数字化实验交流现场会上的讲话
佛山市教育局副局长 赵银生
(2013年3月27日)
尊敬的省教育装备中心彭永鸣主任、各位领导、同志们:
上午好。首先请让我代表佛山市教育局对省教育装备中心彭主任一直以来对我市教育装备工作的重视与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天我们将围绕学生实验工作这个主题,把全市初中化学实验操作考查工作启动和理化生数字化实验交流研讨,合并为一次会议召开,这是一场内容丰富、务实高效的现场会。下面,我想就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创新精神,谈几点看法,供同志们参考。
一、结合实际,加大新技术装备投入力度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稳步推进,基于计算机、采集器和传感器的数字化实验室等新技术装备逐步进入中学课程改革实践应用。早在2007年,佛山就明确提出了中小学校应配备数字化实验设备,广泛开展科学探究实践活动。但是,我市的配备情况并不均衡。其中,普通高中配备程度远高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市只有高明区实现了全部中学配有数字化实验装备。新技术装备是国家根据课程改革定制的基础性教育资源,没有这些资源,学校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创新实践能力方面难以取得突破和发展。目前,理化生数字化实验设备、数字星球、图形计算器等新技术装备已写入我市中小学教育装备建设指南,即将全市印发,学校该配什么、配多少都有了明确的规定。当然,有些学校的确存在场地或经费不足的困难,但我相信解决的办法总比存在的问题多得多。比如场地不足的学校,能不能建造一间多学科的数字化综合实验室呢?即使没有条件做分组实验,买一两套设备做演示实验总可以吧?我市最近亮相的“探索号”实验车,标志着佛山建成了国内首个数字化探究流动实验室,已面向全市中小学开放使用。在教育装备的建配问题上,希望大家都花点心思,真正把这些教育资源完善了,再谈科学探究、创新实践才有实际意义。
二、更新理念,提高新技术装备的使用效益
装备到位了,千万别变成摆设。有些校长害怕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冲击传统课堂教学,引起教学质量偏离预期;有些教师对新技术、新装备引入有抵触情绪,安于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不肯用心钻研新技术新装备,将新技术装备的应用局限于第二课堂、学生兴趣小组等课外活动。这些理念既不利于提高新技术装备的使用效益,也不符合教育改革的发展要求。去年我局举办了首届中小学数字化实验课例大赛,上交的作品大多数属于“穿新鞋走老路”,能有效开展学生探究的较少。教师没有吃透新技术装备的绩效优势,千篇一律的验证性实验,教学理念、教学设计缺乏突破和创新。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战场。新技术装备如果脱离了课堂就失去了使用价值,结果只能是流于形式。在这我想对新技术装备的使用提两点要求:一是充分发挥新技术装备的实验教学效能。在科学与技术面前,我们的校长、老师要敢于走下讲台,甘心做一名学生。只有尊重技术,你才能更好的掌握它、利用它、驾驭它,才能用科学的手段解决教育中的问题;二是实验课要落实好常规实验创新、传统实验改进、深入科学探究三个应用层次。这些年我们广泛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有着许多宝贵经验可以借鉴。今天的议程有项内容是物理、化学、生物数字化实验交流课,市华英学校、高明杨和中学在这方面先行先试,虽难免有不完善之处,但在新技术装备的课堂应用方面取得了一些实效,请大家怀着包容、扶持的心态来学习,希望都能有所触动,有所收获。
三、循序渐进,促进学生实验能力的内涵发展
自去年初我市实施初中理化生实验操作考查以来,我们已圆满完成了生物和物理的考查任务。会议前我认真了解高明区的经验介绍,说明实验操作考查并没有我们有些同志想像的那么困难,但取得的成效却是实实在在的:学校实验环境改善了,实验开出率增加了,实验教学水平提高了,学生做实验的信心增强了。这些成果让人喜闻乐见,相信大家和我一样感同身受。特别是像南海博雅学校这类纯民办的学校也能克服办学条件的制约,组织开展实验考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我觉得很值得其他民办学校乃至公办的初中学习借鉴。有的教师向我反映今年生物的考查试题难度比去年大了,化学首次考查就增加了一个难度相对较大的选做实验。我觉得这是好事,说明我们去年的初中实验操作考查工作开了个好头,今年要发展了,难度要逐渐增加,学生实验能力也在逐渐加强。条件成熟时,数字化实验也会进入考查范围。
同志们,今天的会议揭示了一个关于学生实验能力培养普及与提高的命题,希望学校借实验操作考查的实施,乘势而上,使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的模式,能突破当前这种自上而下、被动开展的形式,走了一条创办学品牌、特色发展之路。最后对大力支持本次会议高明区教育局、高明区教育科研培训中心、高明区杨和中学、佛山市华英学校表示衷心的感谢。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