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佛山市教育局 > 佛山市教育装备网 > 图书馆工作 > 图书工作交流

浅论图书馆网络化

发布者:佛山市教育局电教站发布时间:2012-04-12 10:53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实验中学  欧阳毅
 
 
  :数学化和网络化是当今世界的图书馆发展主流方向,我国中小学图书馆建设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与世界水平差距很大,只有认清形势,才能迎头赶上。
 
关键词:图书馆网络化,图书馆数字化
 
    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图书馆作为人类文明传承的主要载体也发生巨大变革,由传统图书馆、现代图书馆到数字图书馆转变,由开始单纯卡片目录、手工登记过渡到使用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的初步计算机管理,如今发展到网络化的数字图书馆。
    1960年代开始,美国等发达国家就研究开发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实施计算机管理。70年代后期,他们开始探讨资源共享,实施联机编目,组建局域网或广域网。到80年代美国的一些高校图书馆初步实现了联机编目,建立了联机书目信息数据和一些专题数据库,初步实现了联机检索和资源共享,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共建信息高速公路,图书馆的局域网冲破围墙,与INTERNET互联,通过地区网和INTERNET与各国图书馆资源共享,现在欧美发达国家基本上实现图书馆数据化网络化。我国由于种种原因仍处于传统图书馆、现代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三者并存的状态下,中小学图书馆更是如此,大多数还停留传统图书馆和现代图书馆阶段,尤其是边远欠发达地区依然依赖手工操作,只有东部沿海地区才普遍使用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少部分学校才实现图书馆网络化。造成这一切的主要原因是地区发展不平衡,经济实力相差太大,对作为文化教育从属地位的图书馆,经费投入自然就参差不齐,也与目前的应试教育有关,部分领导不重视图书馆的职能,认为图书馆可有可无,一切都要让位于升学率。为了改变图书馆尴尬的现状,迎头赶上欧美发达国家的水平,响应国务院“科教兴国”伟大战略,就要充分发挥图书馆文化传播主阵地的作用,我们必须加快图书馆网络化建设以改变这种落后局面,从而达到欧美国家图书馆网络化的水平。
    图书馆网络化建设是各图书馆之间以各种形式组织起来,开展联合编目、图书流通、参考咨询、信息检索、查找他馆资料及馆际互借等,进行多方面业务协作,以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率,满足读者的不同需求。这对中小学图书馆也是当务之急。
 
一、图书馆网络化建设对中小学的意义。
1、优化文献资源。
    传统图书馆,因地理位置限制、各自为政的因素,追求“小而全”、“大而全”。出版了一本好书,各馆一拥而上,争相购入,对读者需求缺乏调查了解,往往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有时为了满足用户借阅,大量增加复本;大量图书在书库无人问津,浪费严重。图书馆网络化能彻底改变这种现状,因为文献资源被数字化后均上网流通,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没有必要购买那些重复的资料,而是立足本身,进行特色馆藏建设。
2、合理使用购书经费,解决资金不足
    中小学图书馆经费来源单一,都靠上级财政拨款,欧美国家的中小学图书馆则不然,上边财政拨款只是一部分,他们还有社会各界的捐赠,向外界提供有偿服务的创收等等,因此他们经费宽裕得多,购置图书也就没有什么压力。现在我国对图书馆的投入每年均有所增长,但图书收藏量却日趋下降。主要是图书资源的重复购买和引进,经费的增长远远赶不上文献价格上涨的幅度。只有各馆实现区域之间网络化资源共享,才能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更大的效益。
3、提高文献利用率。
    传统借阅形式主要是向读者提供卡片式或书本式目录,检索文献或获取信息的效率非常低,给读者带来了诸多不便,影响了文献的传递范围和使用周期。因此,建立一个布局合理、网状的区域性文献共享网络,是实现资源共享的必然趋势。图书馆网络化的实现,使读者可以查阅各个图书馆的文献资料,读者在互联网上方便地进行馆藏查询、借阅以及馆际互借等,而各馆之间图书资源互通有无,使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得以更大范围更大限度地充分利用。
 
二、如何有效进行网络化建设
1、资金是中小学图书馆网络化建设的保障。
    网络化建设是一个高投入的项目,没有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是不可想象的。中小学图书馆网络化建设,从长远来说,是非常值得,必要的。它除了初期要投入大量经费,建成后可以效地避免区域之间、学校之间因“一哄而上”或“自扫门前雪”搞分散化的重复建设,从而使有限的资金投入馆藏采购,优化馆藏资源中去。资金来源除了依靠上级拨款外,可借鉴国外中小学图书馆发挥社区图书馆作用对外提供有偿服务、相关培训等。
2、数据图书馆的标准化与规范化
    目前,中小学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存在着各自为政的局面,必须建立和健全图书馆数字化与网络化所使用的各种标准及规范,解决数据库建设的标准化问题,根据统一标准,再由地区内、地区间各馆合作建库或由地区文献信息中心统一建库,各馆使用,最终达到全国的标准化。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上,为避免重复建设,应在不断交流、研讨的基础上吸取众家之所长,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图书馆数字化与网络化,只有数据图书馆标准化与规范化才能使各馆之间联合编目、图书流通、参考咨询、信息检索、查找他馆资料及馆际互借。 
3、观念更新。
    改变以图书收藏量、种类作为衡量图书馆的规模、等级、服务能力的思想观念。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观念,树立信息资源协调共享的思想,走合理布局、联合建库的道路,改变注重收藏量、注重册数的观念,树立以信息利用效果为主要标准来评估图书馆工作的观念;克服“重藏轻用”的观念,树立“读者至上”,面向社会全方位服务的观念。
4、加强馆员队伍培训。
    网络时代对从事图书馆职业的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有关知识和技能,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对各种各样信息源进行分析、整理和传输。由于知识经济中科技信息含量较大,最需要的价值规律将是能够利用各种传播载体,进行信息有效收集、有序管理和广泛传播的专家。此外图书馆工作人员具有广博的科技知识,有一定外语能力,开拓能力和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为此,我们应加紧对在职人员的培训,尽快组建一支现代化专业队伍,以适应当今社会需求,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总之图书馆网络化是未来中小学图书馆发展方向,它可以高效使用图书馆有限经费,使各中小学图书馆有机联合起来,合理分配和使用各馆文献资源,提高图书利用率,避免重复建设,同时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图书馆发展要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在这个爆炸式发展的信息时代生存下去。
 
 
 
参考文献:
1宫文红. 图书馆网络化建设之我见.图书馆学刊,2005(4)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