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佛山市教育局 > 佛山市教育装备网 > 图书馆工作 > 图书工作交流

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中学图书馆任重道远

发布者:佛山市教育局电教站发布时间:2010-12-14 15:11
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中学  李带鸿
 
      摘要:研究表明,人在18岁之前,阅读对人的影响很大。18岁以后,人格和价值观逐渐定型,阅读的影响逐渐减小。中学生这一时期的世界观还没有定型,心灵处于逐渐丰富的阶段。由于受到理解力的限制,辨别是非和善恶的能力较弱。那么向中学生推荐优秀读物,完善他们的心灵和人格,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是必要和有益的。而当前,客观事实是国人的阅读率在不断的下降,电视、网络、游戏等成为了中小学生课余的主要节目,中学图书馆成为了很多学校的摆设,那么作为图书馆人,应当奋发图强,为使优秀的图书重新进入学生视野,使阅读成为学生的终生习惯而努力拼搏。
       关键字功利性阅读  阅读计划
 
       一、中国人的阅读现状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继1999年、2001年、2003年和2005年之后,于2007年8月至2008年3月进行了第五次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在文字媒体中,报纸以74.5%的阅读率位于首位;杂志阅读率为50.0%,排第2位;互联网阅读率为36.5%,排第3位,比2005年的27.8%提高了8.7%;而图书阅读率为34.7%,比2005年的48.7%降低了14%。网络阅读首次超过图书阅读。中国每年出版各类图书不下30万种,但户均消费图书仅1.75本,世界最大的图书生产国,却是人均读书最少的国家之一。而在调查中可以发现1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达到81.4%,远高于成年人,但是18岁以后的阅读量骤然下降,从这个比例可以看出,青少年主要为功利性阅读,很多学生随着高考任务的完成,阅读的行为就停止了。现代人阅读越来越少已经成为了不争的事实,42.8%的读者把不读书的原因归结为“没有读书的习惯”。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郝振省认为,少儿时代如果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将会受用终身,并形成良性循环。因此,要真正培养全民阅读习惯,阅读一定要从娃娃抓起。郝振省说,目前我国应试教育制度明显,读书更多是功利性的,目标指向具体、眼光过近。许多人考上大学后,就觉得完成某一阶段任务而不再想看书。相当多的青少年缺乏阅读习惯,将阅读视为强加的任务,而体会不到读书能改变命运的千古真理和阅读的乐趣。在家庭生活中,儿童阅读习惯培养同样缺位。家长议论最多的是学钢琴、学奥数、学英语……,很少听到他们议论孩子在读什么书。甚至有家长认为,读闲书和学习没什么关系,只会瞎耽误工夫。实际上,包括美国、日本等国家均由政府明确规定,在中小学实行校园课前10至30分钟阅读,制定推广青少年阅读计划。英国的家庭作业就是阅读,家长会和孩子一起读书,并将情况反馈给老师。专家也认为,一个人只有在儿童时期形成阅读习惯,才能在成年后保持阅读习惯。而在儿童中间,最重要的是引导机制。因此,有关部门应该在中小学设立校园阅读工程,促进儿童阅读,培养儿童的阅读习惯,让阅读成为必修课。这方面我们的学校,特别是学校的图书馆做的远远不够。
       二、中学图书馆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中学图书馆相对于国家的大型社区图书馆、大学图书馆来说,发展非常的滞后,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中学图书馆在学校的位置显得无足轻重,设备落后、资金不足,人员配备不足等等诸多的问题都制约了中学图书馆的发展。很多学校也认为图书馆工作简单轻松,把图书馆当成是“清闲”之地,把老弱病的人员安排进去。而长期以来,图书馆的地位的低下也使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形成了慵懒的思维惯性,主体意识淡薄,安于现状,中学图书馆的工作都是以购书、编书、借书、还书、看摊、守书等基本的服务为主,一成不变。中学图书馆的发展落后的原因除了外在的因素外,图书馆管理人员对自身的定位和责任意识的认识还存在不少的误区也有很大的关系。
      三、中学图书馆应当明确定位,主动服务,把优秀的书籍带到学生中间来
      中学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全校的师生,而又以服务学生为主。当前学生面临的巨大的升学压力,可供阅读的时间很少,但是我们却同时发现,越爱读书的学生成绩普遍都很好,人格、心理越完善,这是很多家长老师所忽视的。学校图书馆应该明白自己对于学生的一生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要明白重担在肩。应该主动出击,开展多元的读书活动,建设良好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让他们胸怀世界,与名著为伍,培养其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四、让学生喜欢上图书馆
     首先当然是做好图书馆自身的建设和服务,充足、优良读物的提供、充分的开放时间的保证、阅读指导的开展、阅读氛围的营造等等这些阅读环境的建设,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自由遨游在书海之中,快乐的阅读。
     学生是图书馆的主要的服务对象,那么如何与学生做好互动是非常重要的一环。1、一定要做好图书馆的宣传工作,拉近图书馆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体会到图书馆的热情的服务。特别是新生的宣传工作,让每个学生都知道图书馆欢迎他们每一个人。比如做欢迎新同学的图书馆海报,印发图书馆指南到每个班,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语文阅读课让学生到图书馆参观,由馆员介绍图书馆的馆藏,借阅流程给新生。这样就可以一下子拉近图书馆与新生之间的距离。2、让学生参与到图书馆的馆藏建设中,可以让学生向图书馆推荐自己喜欢的书目,图书馆可以对其进过筛选采购,让他们知道在图书馆可以看到他们喜欢的书,这个就是很好的互动。3、图书馆一定要保持图书的新鲜,每个月都有好书新书到,这样才能持续保持对学生的吸引力。4、组织学生义工队伍,让他们参与到图书馆的工作当中来。一支好的义工队伍不但可以分担图书馆的工作,而且更对宣传图书馆、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5、积极的参与学校的文化建设活动,比如奥运、建国六十年、世博这些主题,图书馆应该适时的推出相应的图书专题,让同学们觉得图书馆是走在时代的前面的。6、尊重每一位学生的阅读选择,做好阅读的指导工作。传统的图书馆工作者总是高高在上的,认为这个可以读,哪个不能读。而很少问学生你们喜欢读什么,为什么?学生往往喜欢武侠小说如金庸、古龙、梁羽生。言情小说的如亦舒、张小娴、等,对名著反而不感冒。那么我们是不是就不进这些畅销作家的书呢?我想这样的做法是非常不正确的,这样往往把图书馆置于学生的对立面上,使他们远离图书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指导学生如何阅读,给他们一些阅读的建议。比如开展金庸讲座,介绍一些研究金庸的作家如孔庆东等,让他们在阅读中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同时也适时的向他们推荐一些经典名著,让他们扩大自己的阅读范围,学会鉴别书的好坏及欣赏好书,这才是最重要的。
        五、提高学生的阅读境界,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
       阅读境界粗略地划为低级、中级、中高级和高级四个层次,图示如下,
 
高级境界
创造或自我修养
 
中高级境界
研究问题
 
中级境界
接受知识
 
低级境界
消磨时间、猎奇、虚荣
       一个人从踏入学校之时起就与书结下缘分。但读书有自觉的,也有不自觉的,也即主动和被动。只有真正进入读书生活之后,才能形成读书境界。那些为接受启蒙教育,为父母师长逼迫而读的,属于不自觉。这种读书本身甚少乐趣,更无境界可言。 读书要达到自觉,在精神上有所追求,在功利上有所摒弃,并能把身心融于书本之中,才有境界可言。中小学生大多数是处在阅读的低级或者中级境界。特别是现在应试教育下面,大多数学生都是功利性阅读,功利性阅读也是阅读,但是往往考试完了,高考完了这些学生就不再去阅读了,甚至厌恶阅读。如何使学生更多的享受到阅读的快乐,如何使阅读成为他们一生的习惯,则是我们应该要帮助和影响他们的地方。回头看看我们自己的阅读过程,在自己懵懂的时候,也是有什么书看什么书,也不可能去阅读一些经典的著作,回想起来真的是浪费了很多时间,规划也根本谈不上。如果在读书的时候有那么一个人去指导自己阅读,肯定可以受益匪浅。所以我认为现在我们图书馆可以给学生的就是帮他们指点一条阅读的道路,也许凭图书馆几个人根本没有能力,但是我们图书馆可以负责牵头来组织各方面的人才资源,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资源,这是一件有利于学生成才的好事,我想学校、家长都会支持的。那么以什么形式进行推广,帮助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形成,需要我们图书馆人努力探讨的。邀请学校的知名教师或作家进行如何读书的讲座,制作名著推荐的海报,制定家庭读书计划,让学生的家长参与到读书活动来也是很有益的尝试。
      在我了解的学生中,在问到有没有阅读计划,有小部分是有自己的计划,这些都是喜欢读书的学生,但是他们的计划却只是简单的一个星期读多少本书或者一个学期读多少本书,对于这样的纯数字上的一个阅读计划我觉得只是制定阅读计划的一个初级层次,这样的计划也许会随着时间或者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在国际社会,公认衡量中小学生素质的基本标准是阅读素质、数学素质和科学素质,其中阅读素质是基础中的基础。图书馆应该在指导学生阅读方面可以在制定阅读计划上研究一下,因为很多的学生对于阅读的内容并没有一个自己的计划,显得很盲目。所以,在引导学生做阅读计划的时候,既要有长期的阅读计划,又要有近期的阅读计划。长远阅读计划可以和学生长期的发展目标、个人理想结合起来,可以笼统一些;近期阅读计划则要和学生短期内的学习任务、兴趣爱好结合起来,一定要具体,不能模糊。对于长期阅读计划,要高瞻远瞩,胸怀大志,统筹安排。对于近期阅读计划,目标定得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要根据学生的能力量力而为。如果目标定得过高,经过努力仍难以达到,就会挫伤积极性;目标定得过低,很容易做到,也起不到促进阅读的作用。还应该让学生明白,理想中的目标并不是一伸手就可以摘到的果子,必须找到合适的梯子才能攀登上去,无论是长期阅读计划还是近期阅读计划,都是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理想的办法,只有把两者统一起来,才能帮助他们实现心中的梦想。
       结语
       人在受教育时期,特别是中学时期,读不读书,读什么书,不是小问题。像鲁迅所说,胡乱追逐时髦,“随手拈来,大口吞下”的阅读——这颇有些类似今天的“快餐式阅读”,吃下的“不是滋养品,是新袋子里的酸酒,红纸包里的烂肉”,其结果不只是倒胃口而已:吃“烂肉”、喝“酸酒”长大,是可能成为畸人的。鲁迅因此大声呼吁,“我们要批评家”,给青年的阅读以正确的指引。在当今这个浮躁的社会里,学校图书馆应当有所作为,努力引导学生“读名作,读经典”,用前辈人所创造的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他们,使他们成为具有美好心灵的健全的人。让他们在读书中享受纯粹的阅读乐趣,增强他们的思考能力,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把握自己发展的精神力量。
 
参考文献:
【1】宁建军.中学图书馆资源建设的现状分析.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8(12).
【2】蒲晓玫.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促进课程改革实施.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9(04).
【3】陈艺虹.浅析图书馆人员帮助中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方法.科技风,2009(06).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