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佛山市教育局 > 佛山市教育装备网 > 图书馆工作 > 图书工作交流

论图书馆精神内涵——爱!

发布者:佛山市教育局电教站发布时间:2011-01-06 16:46
 
 
佛山市高明区高明一中  关雅莲
 
 
     图书馆精神,是建设和发展,图书馆事业的重要力量,爱既是一种感觉,又是一种在他人、他物乃至世界那里,可以认出自己的那种认识,更是一种精神,感觉是爱的起点,精神是爱的最高端,是爱的本质,完全显现出来的产物,说爱是一种认识,是因为爱有多广、有多深、有多真,首先取决于你,对对方有多大范围、有多少深度、有多高真实度的认识。图书馆精神,及图书馆精神的发展,就是图书馆员对学校、图书馆、书和读者的一种认识,及这种认识的发展,培养图书馆员具有丰富的爱,是图书馆精神发展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很重要。
     爱有很多种,图书馆精神内涵的爱,应该是一种大爱,无私的爱,是富于理性的爱,是感性和理性达到平衡的真爱。
理性的爱,是爱的本质,完全显现出来的爱。爱的真正本质,在于意识抛舍掉自己,在它的另一体里,忘掉了它自己,而且只有通过这种抛舍的遗忘,才能享有自己。
      理性的爱把学校、图书馆、书和读者,内在地统一成了有机体。有机体是一个分不开的整体,它的本性就是:如果所有部分不趋于统一,如果其中一部分闹独立,全部必须崩溃。这个有机体,就是图书馆的最高伦理,在图书馆的最高伦理里,每一个图书馆员,像爱自己那样爱学校,爱图书馆、爱读者,因此,理性的爱是每一个图书馆员,用爱把自己与学校、图书馆、书和读者联系起来的爱。这种爱是他们爱我,我也爱他们的爱。这种爱就是共同的媒介。有由共同的媒介,联系起来的共同体里,每个人都能体验到他们爱我,我也爱他们的幸福快乐。
     理性的爱的本性,是理性的自我意识,理性是自我意识的最高层次。意识是对物的认识,自我意识,是对人的自身的认识,理性则是对物的认识,和对人自身认识的统一。这种统一标志着理性将自我意识,对他物和他人乃至世界的否定态度,转变成了肯定态度。这肯定态度即是一种,将对他物和他人,乃至世界看成是“无差别的差别”的态度。理性的自我意识,是普遍的自我意识,普遍的自我意识的本质是“确信它与它自身的统一,存在于它的自我意识的双重性,和两个自我意识的独立性中”。普遍的自我意识,要高于或发达于,欲望的自我意识的承认的自我意识。欲望和承认都不具有完全的独立性,它们的双重性,都是出于对方有形或无形的恐惧而被迫产生的,这就决定了感性的爱只能是形式的、外在的、有限的。相反,普遍的自我意识,既存在于自我意识的双重性之中,又存在于自我意识的独立性之中,这就决定了它的双重性,是在没有外界压力的前提下产生的,它的统一是内在的、普遍的伦理的统一。图书馆员普遍的自我意识的产生,是图书馆精神发展史上,又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它标志着图书馆精神,既完成了对浑然一体的图书馆的否定,又完成了对撕裂成碎片的图书馆的否定,也即是说图书馆精神,完成了否定之否定即肯定的伟大长征。理性的爱,是感性的爱的真理。感性的爱,因片面认识的局限,而特别擅长制造矛盾。它总是为特殊目的,而要坚持自己的卑*兴趣,这卑*兴趣,导致它总是要处心积虑的,为自己设定僵硬的限制。它既要否定独立性,又要肯定独立性。它所否定的独立性,只是对方的独立性,它所肯定的独立性,只是自己的独立性。这不对称的独立性,导致感性的爱矛盾丛生。相反,理性的,爱因全面而又深刻的认识,而特别擅长和解劝矛盾。“理性是共相,共相本身超出特殊,也超出一切特殊,理性只能是对限制的超越。”理性对限制的超越性,决定了理性“是与对立取得了和解”。理性的爱和解矛盾,是从瓦解感性的爱,为自己设定的僵硬限制开始的。理性的爱,出于普遍目的,而要捍卫自己普遍性的高尚兴趣,导致要超出限制的高贵热情,这高贵热情,又导致要超出的伟大运动。超出限制的伟大运动,就是将“特殊的限制”过渡到“普遍的无限制”的运动。“过渡不是同一个内容,和本质的一种简单的形式变换”。而是顺应限制自身矛盾的发展,而走向他的反面,这个“反面”并不与原来的限制物对立,而是“限制之超出自身,正是与自身合一”。换言之,“当某物过渡到他物时,只是和他自己在一起罢了”。“与自身合一”和“和他在一起”就是把特殊的僵硬限制消除之后的有机整体。有机整体没有驱逐特殊,驱逐的仅仅是特殊的“僵硬限制”而已。砸碎的是锁链,得到的是世界。过渡运动需要发动者,这发动者就是“思维”。这里所的“思维”是理性思维。理性思维,不是那种只顾主观能动性的思维,而是要受客观规律本身支配的思维。它的本质特征,是要“略去特殊的意识和见解”,从而使由僵硬限制导致的对立性,过渡为统一性。这种思维就是在他物中,自己与自己结合到一起。思维就是一种解放,而这种解放并不是逃避到抽象中去,而是指一个现实事物,通过必然性的力量,与别的现实事物联系在一起,而又不把这别的现实事物,当成异己的他物,而是把它当成自己固定的存在,和自己设定起来的东西。这种解放,就其为纯洁的情感而言,便叫做爱“。没有理性思维的解放,就没有理性的爱。理性思维把学校,图书馆,书和读者理解为一个活生生的思想体系,它的目的是为了达到真正必然性的知识,真正必然性的知识,是消除了片面知识的僵硬规定性后,再将其有机联系起来,而形成的概念知识,概念是存在与本质的统一。概念即有机整体,它是根据严密逻辑理,推理而构造出的体系。概念因其必然性和整体性,而成为了真正的科学知识。这种真正的科学知识,是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唯一救星,它可以使图书馆,不屑于用权术机智,以敷衍应付目前的一切困难,可以使图书馆彻底摆脱诡辩的误导。理性的爱的目的,是要建设由理性这一纽带,联系起来的有机整体。理性思维,理性的爱和概念知识,谁也离不开谁地纠缠在一起,它们互为滋养,互为创造,互为过渡,理性的爱和理性思维,都是由概念知识武装起来的。图书馆员的整体性知识拓展到哪里,图书馆员的理性思维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图书馆员的理性的爱,就跟随到哪里。它们殊途同归,都在为一个共同的最高目标——有机体而奋斗!
     理性的爱是一种精神的美。精神的美是一种纯粹的忘我,一种完全的舍我,而且在这种遗忘中,我却从一开始,就和我所沉浸到里面去的那个对象处以一体。理性的爱产生于精神性意识的主体中,它必须联系到全部见解,和旨趣的高贵性。理性的爱只能在高贵的精神教养,使每一个图书馆员的存在,达到高度的人性化水平时才能产生,这高贵的精神教养相对于图书馆员而言,首先要对学校、图书馆、书和读者全面而又深刻的认识,其次要能够自觉地,用理性这一纽带把学校、图书馆、书和读者联系为一个在机整体,再次要以服务的英雄主义对待学校、图书馆、书和读者,服务的英雄主义既是一种德行,它为普遍而牺牲个别存在,从而使普遍得到特定存在,又是一种人格,它放弃对自己的占有和享受,服务的英雄主义是一面旗帜,这旗帜上写着:我付出的愈多,我保留的也愈多,这两方面是无限的,然而,理性的爱,至今只是一种理想,理想是现实世界必须如它应该的那样,正是应该那样,而没有那样,才使人类产生了一定要那样的坚强决心,理性的爱虽然是图书馆精神的最后环节,但由于它在逻辑关系中可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换言之,它可以扮演建设和发展图书馆精神的最高根据或目标的角色。所以我们完全应该甚至必须把理性的爱逻辑地作为第一性的东西去诱导或指导图书馆精神的建设的发展。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