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佛山市教育局 > 佛山市教育装备网 > 图书馆工作 > 图书工作交流

浅谈中小学图书馆(室)的建设

发布者:佛山市教育局电教站发布时间:2011-01-06 17:06
 
                                                                          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官窑第二初级中学  丁婉冰
 
 
     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新形势,对中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全面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学校图书馆建设提出了更高的目标。中小学图书馆是中小学校的图书资料中心,是开设第二课堂教学的主要场所,是为学校教育和教学服务不可缺少的教育机构。作为传播文化,向广大师生提供精神食粮的图书馆,责无旁贷地被推向了教育教学的前沿阵地。
     一个出色的图书馆是保证学校取得教育成就的基本条件。一个学校可以什么也没有,但决不能没有图书馆;一个学校办学水平与办学质量的高低,图书馆建设是窗口;办不好图书馆就不是好学校,图书馆的好坏关系课程改革的成败。现今,整个社会对中小学图书馆在学校教育的地位、作用没有足够的认识。作为学校三大支柱之一的图书馆,在学校的教学及其研究等方面越来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充分发挥图书馆的自身优势,为教学服务是当前图书馆首先必须认识和解决的一大问题。
      一、让我们先认识一下图书馆的建设与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1.藏书不足,过时陈旧图书过多。前些年,为了实现“普九”任务,有些学校为凑足图书册数,大量购进便宜图书,还有一些学校的图书是由有关部门或者单位捐赠的,这些图书并没有专职人员进行筛选,有不少也不适合学生阅读。近年来,随着图书价格的一路飙升,让办学经费本来就捉襟见肘的农村中小学更是望而却步,根本无法按照《中小学图书管理规程》添置相应的新书。因此大多数中小学图书馆(室)里收藏的多是一些过时的资料,而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及教材的变化,这些资料不但已经失去了参考价值,而且对学生有误导作用。
      2.馆舍简陋,设备条件太差。图书馆(室)间数、面积与学生、教师设座和要求差距很大,不少中小学基本上没有学生和教师阅览室。尤其是农村小学,馆舍规模小,设施简陋,几张旧桌椅,几个旧书架,美其名曰“图书室”,就算是有了图书室。还有一些图书室形同虚设,一年之中大部分时间是“铁将军”把门,也有不少学校在各级达标验收结束后,就把图书室腾出来作教室用了。
      3.人员紧缺,管理水平较低。目前,中小学图书管理人员普遍偏少、素质偏低。相当多的学校把一些老弱病残人员或勤杂人员安排到技术含量和管理水平要求都相当高的图书馆(室)来工作,超过98%的中小学图书管理员不是专业出身,这些教师普遍缺乏专业管理知识,甚至连最起码的图书分类、编目等基本常识也不懂,能做的只是“借还图书”的登记工作。如此的管理队伍、管理水平,与新形势下对中小学图书馆的要求不相适应。
     二、如何加强中小学图书馆建设
     1.要指导好学校图书馆“依法办馆”就必须要求各级教育装备部门和学校领导要认真学习好、深刻领会好、正确掌握好、科学贯彻好新《义务教育法》。
     2.要认真组织学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认真学习、贯彻、实施新《义务教育法》,提高全员的法律意识和知识水平,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必须适应社会、教育、科技发展的要求。学校图书馆的作用是要通过他们的工作来实现的,而中小学图书馆(室)工作人员的整体业务知识水平、法律意识都有待提高。只有提高全体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才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因此,必须要抓紧对新《义务教育法》的学习,要达到一定的高度和深度,才能适应中小学校图书馆工作的需要。
     3.要把学习贯彻新《义务教育法》与贯彻《中小学图书馆(室)管理规程(修订)》结合起来。学校图书馆是学校书刊情报资料中心,是为学校教育、教学和教育研究服务的机构,也是实施素质教育、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图书馆也是给读者提供最优精神食粮的场所。根据新的《义务教育法》要求,把学校图书馆建设好的任务十分繁重。
      三、利用图书馆指导学生阅读
       1、以针对性原则满足不同年龄、不同类型学生的阅读需要
   阅读需求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在小学阶段,儿童的求知的情绪性、随意性比较明显;在初中阶段,是从儿童向青年过渡时期,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交替出现,具有青年和儿童的双重特点。这就需要我们采取按年龄编组,分组辅导,重点推荐的办法,一是可以以推荐书目(如编印活页书目单,出黑板报,广播宣传等)的方法,选择并提供各类型、各层次的推荐书目,便于学生找到阅读门径。二是在中小学有阶段有区别的设置阅读课,采用专人讲授、周期固定的授课方式,系统介绍图书情报利用与阅读知识。通过在课外阅读好书,帮助学生培养优良品德,开拓视野,陶冶情操,扩大知识面,加强知识综合化,开发学生的智力。
       2、以多样化原则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阅读课上,可以指导学生做读书卡片,写读书笔记,记读书心得和体会,介绍读书知识,推荐名人读书方法,帮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阅读课下,可以通过开展健康有益的读书活动来占领师生的业余文化阵地,根据学校教育工作和师生兴趣、爱好的特点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把广大师生业余时间的活动兴趣和爱好引向读书方面来。还可以聘请语文老师搞文学讲座,也可通过读书会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把学生引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3、以“授人以渔”的原则建构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和终身学习意识
  向学生介绍图书馆藏书情况、目录使用方法以及借阅手续等,可使学生培养和掌握自己独立查找书刊、选择图书和借阅图书的方法,使他们学会在同类书刊中进行分析比较,从中选择出优秀的书刊。同时,能够根据自己学习的需要和个人的兴趣爱好,有目的地查找自己所需的知识点,从而养成独立寻找知识的能力——自学能力。训练学生正确的阅读观点,科学的阅读方法,能够扩大阅读效益,促进思想交流,并使学生在将来的阅读生活中终身受益。
     4、以前瞻性原则培养学生信息时代的选择意识和甄别眼光
     正如前言,大众传媒已成为影响青少年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青少年有可能不理解或误解媒介内容而将媒介内容作为“真的”、“准确无误”的信息来接受,而不考虑制作节目的手段和动机,不能区分媒介生活与社会生活。因此图书馆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的媒介信息教育,不仅应包括计算机使用技术的培训,也包括帮助学生如何理解、选择、利用和处理网上信息和娱乐资源。帮助学生发展正确的媒介思想,提高对负面信息的醒觉能力,从而学会利用网络信息帮助自己成长,这才是信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
      四、如何让图书馆走进我们的课堂
      1、传统图书馆与现代图书馆的异同:传统图书馆是纸质的图书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应用,现代意义的图书馆是纸质与电子相融并蓄的图书馆。虽然电子图书对纸质图书冲击很大,但有利有弊,应一分为二地看待。利——数字化的数据库,通过网络服务于用户,价格低、更新快,突破了时空限制,容量大附加成本低,是多媒体型的,它使用方便、直观、环保、节约,但其永远不可取代传统意义上的纸质的图书馆。工具书4000余种,电子图书优势大。弊——电子图书在幼儿、小学低段不能广泛使用,同时各种辐射不利于眼的保健和身体的健康,纸质图书可陶冶人的情操,传达一种书香之气,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名著还是以纸质图书为益。据日本权威机构调查,数字化阅读可造成国民思维能力的弱化。所以两者应是兼容的、共存的、缺一不可的,相互促进的。
     2、中小学图书馆主要的读者都是学生,好的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质与能力。古往今来,许多成名成家的文化名人都是“读”出来的,叶圣陶说:“他们有个不二法门,就是熟读名文,读着读着,自己顿悟。”读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文化气质。以读为本,还能够加强学生的语感训练,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也有利于积累词汇与语言材料。
     3、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各种书刊可以为学生的写作提供可资借鉴的词汇、材料和技巧。多读书,读好书,不仅可以开拓视野、陶冶性情,积累精华,博采众长,而且有助于观察世界、体味人生,从而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日久天长,潜移默化,写作水平自然提高。
     4、要重视开展读书活动。要发挥挥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积极性,辅导学生自觉读书,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与习惯。这对于促进图书馆(室)建设,促进教师研业务,激励学生健康成长,都有良好的催化剂作用。一些学校开展的校园读书活动,成绩斐然,经验丰富,值得推广。同时,要支持与配合社会、家庭引导学生参与有益的读书与信息技术实践等活动。在当今时代,必须用新的视野与规则,正确引导学生参与读书与信息技术等社会实践活动。只有校内、外读书与实践活动的广泛开展,才有利于中小学图书与信息资源的扩大与优化,才有利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机制的良性循环,也有利于不断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水平。
      总之,中小学图书馆的读者工作,是图书馆一切工作的中心。图书馆是学校的书刊资料信息中心,是最重要、公共化的教育资源,是为教育教学和教育科学研究服务的机构,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是配合新课改进行教育教学科研、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可或缺的一翼。图书馆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一个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加强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是学校办学条件的基本要求,是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