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佛山市教育局 > 佛山市教育装备网 > 图书馆工作 > 图书工作交流

小学图书馆阅读指导点滴谈

发布者:佛山市教育局电教站发布时间:2010-12-14 15:56
佛山市顺德区伦教三洲学校  吴燕梅
 
       摘要:图书馆要配合学科教师组织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并开展图书情报教育课、图书和图书馆知识介绍、工具书使用方法、图书的选择和读书方法以及读书卫生知识等方面的指导。
      关键词:培养  引导  推荐  组织
 
       知识就是力量,而知识很多是从书籍中获得的。温家宝总理曾说过:“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儿童阅读是全民阅读的基础,推进中小学图书馆事业,促进儿童阅读,也是放飞了民族未来的希望。
       小学图书馆作为学校里最大的信息集散地,它是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汲取人类有益文化成果的重要场所。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深入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作为教育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外阅读必须加大实施力度,增强未来意识和创新意识。我校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阅读指导:
      一、阅读行为培养与引导。
      1、提高认识,端正态度。
      阅读作为人的一种自觉行为,阅读认识越高,产生的阅读、行为就越理想,收到的阅读效果也就越好。图书馆经常向学生宣传阅读活动的意义、作用及其对个人与社会的功能。阅读是提高人的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保证社会进步、推动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条件和手段。还经常用古今中外名人通过读书而取得成功的经验来启迪学生读书,发掘和推广我校读者的阅读经验,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阅读意识,增强阅读课外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在导读的过程中,管理员应随时注意观察学生的阅读倾向和阅读行为,及时端正学生的阅读目的,使学生成为求知型、修养型的读者,从而取得更好的阅读效果。
      2、培养兴趣,引导阅读。
      图书馆的阅读指导要使学生对一本书一篇文章的感性认识上长到理性认识,使他们的思想境界在读书中得到升华,使他们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高读书品位,使他们的道德、修养、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陶冶。要真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写作水平,除课内阅读外,还得让学生广泛涉猎课外书籍,以获取各类知识。课外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另一重要来源,它的重要性甚至超过课内阅读。要让多数学生把课外阅读作为自己课外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他们渴望在课外书里学到更多的知识,并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和情感上的陶冶。有了积极的良好阅读兴趣,才能有主动的自觉的阅读行为,才能产生良好的阅读效益。
      3、养成习惯,终身受益。
       读书,多读书,读好书,本来是一件好事,但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智力的阶段,如果不注意养成良好的阅读卫生习惯,也会影响读书的效果,有时还会损害身心健康。因此,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卫生习惯,也是图书管理员导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教育学生要爱护眼睛,阅读姿势要正确,乘车、走路不看书,趴着、躺着不看书,要注意爱护书籍,不用手指沾唾沫翻书页,不用书本来当坐垫……
      学生迟早要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教师不可能跟随他们一辈子,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还很长,他们在工作实践中还会碰到很多问题、很多搞不懂的东西。今天,我们就要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行为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自我探索的本领,这正是新课程改革的要点。
       二、阅读方法与技能训练。
      图书馆要配合学科教师组织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并开展图书情报教育课、图书和图书馆知识介绍、工具书使用方法、图书的选择和读书方法以及读书卫生知识等方面的指导。
       1、有计划有目的地推荐优秀图书。
       俗话说:“射箭先选靶,有的而放矢”。小学生的知识和社会经验不足,如何使小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读到更多、更好的书,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阅读理想、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增强阅读效果,实现阅读过程的最优化,将成为我们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新课题。
图书馆管理员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优秀读物、宣传优秀图书。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要因材施教,比如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与心理特点和思想认识水平以及接受能力,为低年级学生推荐中外名著的简写本、科普读物、童话、寓言、故事等,为高年级学生推荐中外名著与经典、名人传记、散文、杂文、诗词等。学生的课外阅读应该与课堂教学相融合,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和专任老师相互配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不同时期对不同年级段推荐不同的课外读物,把课外阅读与课文教学、写作教学以及听、说、读、写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使它们相辅相成。我们要为他们推荐能够加强课内知识学习的书籍,选择图书时要注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量体裁衣,博专结合,数量适度。
      2、介绍多种阅读方式和阅读方法。
      阅读方式多种多样,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阅读的目的、要求、顺序、速度各不相同。要提高阅读的效果,必须根据读物的特别、个人的水平、经验和需要来选择最合适的阅读方式。图书馆通过橱窗,向学生介绍浏览、泛读和精度这三种阅读方式,学生可根据需要,灵活地运用各种阅读方式,来提高读书的效果。
很多学生的课外阅读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的,基本上没有一个好的阅读方法,而获取最佳阅读效果的主要途径是科学有效的读书方法。因此,图书馆在开设阅读指导课时应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要根据中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培养他们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阅读技巧。阅读方法有许多,各人的读书目的不同,个人的性格脾气也不同,所以要根据自己具体情况,择优选取,形成自己独具风格的阅读方法。
      3、指导做好读书笔记并整理利用。
      有些学生,平时看了许多书,知道了很多材料,但往往要用时又模糊不清,记忆混乱。这是由于平时没有做读书笔记习惯。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是课外阅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古人有一条著名的治学经验,叫做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手到就是指做读书笔记。善于读书者总是书不离笔,俗话说“好记性不及烂笔头”。做读书笔记有助于学生巩固记忆,积累有用资料,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启发学生对学习心得进行归纳、把自己理解最深、感触最大的体会写出来,这样既可加深对原书的理解,深化认识,又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
      4、做读书笔记,天长日久积累多了,就要学会编辑整理,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当需要某一方面的资料时,就能很快地知道可以从哪些卡片或哪个本子的哪几页上查找。同时,又使零散的资料系统化、条理化,有助于复习记忆。
     5、组织读书、朗诵、写作比赛等活动
图书馆配合学校计划定期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报告会、演讲会、故事会等等。通过这些交流活动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和展示读书才华的机会,这样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自豪感,激发了他们的读书兴趣。参加各种读书活动又可以推动和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这样学生的读书积极性明显地得到提高,也促进了他们学习成绩特别是语文成绩的提高。
       三、阅读氛围形成与扩大。
      小学生阅读动机的形成,不仅与其自身条件有关,而且更多地取决于他们所处的环境,主要包括家庭、社会及学校等。仅仅靠学校、图书馆的培养远远不够,必须综合考虑影响小朋友阅读动机的各方面因素。家庭是小朋友接触最多,对小朋友影响最大的社会单位。凡是对孩子有较高期望,希望孩子能努力学习,注重孩子知识能力培养的家庭中的孩子,他们往往具有较强的阅读动机。社会风气及社会思潮多小孩阅读动机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在培养学生阅读动机时,应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因素,相互配合,注意消除和预防各方面因素的不利影响,强化有利的影响。教师应经常开展社会调查,走访学生家长,了解社会动态,图书馆也应和教师相配合,积极协作。
       学校图书馆开展导读工作及对此的研究,对加强广大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综合能力提高以及建筑读者健全的阅读心态,提高读者的阅读能力,充实读者的精神生活,树立读者高尚的情操,改善读者思想方法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林运卓主编.图书馆导读工作.远方出版社.第一章、第四章、第五章。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