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高明区杨和镇杨梅小学 梁神娣
[摘 要]本文列举了目前农村小学图书室存在的七大问题,并提出了本校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做法,浅谈如何建设有农村特色的小学图书室,期盼图书室工作者能照亮书香中国的旅程。
[关键词]书香 农村特色 小学图书室 藏书 管理 借阅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说:“教育不光在学校,除学校外,还有许多机构,第一是图书馆。”作为具有教育性质和职能的小学图书室,不但丰富了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更对培养新世纪人才,负有重大、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在拥有全国最多小学生的农村小学里,多数图书室都存在着以下七个问题:一、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二、图书室藏书生均比例小;三、藏书结构不合理;四、藏书陈旧、可读性差;五、图书室规模小;六、图书借阅、使用率低;七、图书管理人员数量少、素质低。我校虽然地处珠三角地区,但身为农村小学,学校图书室的情况在以前也存在以上的七个问题。但经过学校领导和全校师生的努力后,基本上解决了问题,使图书室发挥了自身的真正作用,实现了自我价值。
下面,作为学校图书室管理员的我就来浅谈一下我们学校在建设有农村特色小学图书室的一些做法,与同行们商榷。
一、作为一所山区的农村小学,学校没有专门用于购买图书的经费,但我和学校领导商量过后,还是决定每个学期从学校的总经费中抽出几千块钱用于购买新书、订阅杂志书刊,充实图书室。同时,每年春节后开学,学校都动员学生们利用自己的压岁钱,和父母一起去购买一两本适合小学生看的图书放在各班的图书角,让全班同学共享。这样一来,既解决了购书经费不足或没有的问题,又使图书室藏书生均比例达到上级的要求。
二、学校每次购买新书之前,都会做一些调查,看看哪些书是对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有帮助、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知识水平有提高的,然后才购买。同时,要求购入的书要实用、全面、合理,尽量解决藏书结构不合理、藏书陈旧和可读性差的问题。
三、“藏”书的目的就是为了“用”,而如何才能做到充分发挥藏书的作用,图书室只有通过流通才能完成知识的传递过程,服务于读者。图书借阅、使用率低是大部分农村小学图书室存在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学校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
对教师来说,图书室的作用在于有效地提供满足教学和教研需要的文献知识与信息。这是因为目前我们的教师知识面还不够宽,需要通过大范围的阅读来丰富和提高。同时,现在的教学与过去有着很大的差别,以前的教学是一本教科书在手就可以完成教学任务;现在的教学,课本仅仅是一种教学资料信息源,还需要有各种各样的信息源为学生提供各方面的知识。因此,我们学校的图书室想之所想,急之所急,有针对地为教师及时提供比较全面的专业性、理论性较强的图书资料,让他们节省宝贵的时间与精力,致力于教学与研究。
1、设置了专门的教师阅览室,陈列国内外最新教学研究期刊资料。这些期刊均为本类目核心杂志,信息量大,内容集中精练,且周期短,传递快,实效性强,受到全校教师的青睐。自从有了教师阅览室后,全校教师在课余都喜欢跑去那里充电,教学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2、图书室实行开架借阅。教师们通常带有明确的目的来查阅图书资料,辨别取舍信息的能力较强。为了缩短他们与图书资料的距离,更加直接迅速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实行开架借阅是一个好方法。
3、收集整理有关教学信息。编制文摘、索引、专题、题录等二次文献,集中有效信息,提高各类型图书资料的利用率。
对学生来说,图书室具有丰富知识、培养高尚情操的作用。“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小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形成的初期,是成长的重要阶段,可塑性强。在这一时期,他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希望能利用图书室,通过图书室来了解未知的世界。而他们现有的知识水平,分辨能力还难以完全做到去伪存真,往往对各种书籍都采取来者不拒、兼收并蓄的态度。图书室配合了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担负起正确的导读任务,加强了对学生阅读的引导,通过目录、索引、简介、评论等形式有选择地向学生推荐各类读物,指导他们读好书、用好书。学校经常举办专题读书会、书评、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图书室,引导学生从中吸取健康有益、积极向上的东西,培养他们成为学识丰富、理想远大、道德高尚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四、要办好一个图书室,必须有好的管理人员。一个好的图书管理人员等于办好了这个图书室的一半。作为图书室负责人的我并不是图书管理专业出身,同时也要上其他课。但为了办好学校图书室,我在不影响教学的前提下,通过函授和业余进修等方式,努力学习图书管理的基本知识。同时,学校也派我去参加每年的广东省图书馆(室)馆长培训,掌握了图书管理业务。为了更好地开展图书室工作,我在高年级的学生中找来六名做事认真负责、任劳任怨的学生,培养他们作小小的管理员。现在,他们已经成为了我的好帮手,每天的图书借阅工作都完成得十分出色。
最后,我用一首优美的诗歌结束本文,愿我们广大图书室管理员的美好愿望都能实现。
琅琅书声,朗朗乾坤,花的事业,根的工程。
让我们的心灵相约,点亮儿童阅读的明灯,温暖孩子的一生。
让我们相约永远,点亮母语教育的明灯,照亮书香中国的旅程。
参考文献:
1.康尔平.辽宁省少年儿童图书馆事业管理二十年回顾.图书馆学刊,2000(1)
2.张树华、《图书馆工作导论》、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3.http://www.xxjxsj.cn/article/38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