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顺德区勒流职业技术学校 何漾
摘 要:图书馆应以人为本的思想,求生存的同时,求发展求效益。
关键词:图书馆建设 可持续发展 以人为本 资源共享
我在校从事图书管理已有十年之久,这期间经历了从建馆——高潮——低谷——平稳的四个阶段,可以说每一个阶段,对图书馆是一次冲击,也是一次革命。当今时代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也正是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信息管理系统的环境。面对日新月异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冲击,图书馆首先是求生存,其次是在生存中求发展求效益。
一、图书馆服务方式的创新
图书馆的工作看似简单的"借借还还",但却是一种学术性、技术性、创造性很强的工作,同时也是一种复杂、细致而繁琐的、体脑结合的艰苦工作,既需要有耐心、细致、周到的服务态度,也需要有良好的专业水平。
计算机的最大好处在于利用它能够进行信息管理。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控制,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大大的提高了其安全性。作为一种信息资源的集散地的图书馆,图书和用户借阅资料繁多,包含很多的信息数据的管理,如果采用传统的人工操作,会由于信息比较多,借阅信息的管理工作混乱而又复杂,一般借阅情况是记录在借书证上,图书的数目和内容记录在文件中,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和管理员也只是当时对它比较清楚,时间一长,如再要进行查询,就得在众多的资料中翻阅、查找了,造成查询费时、费力。如要对很长时间以前的图书进行更改就困难了。基于这些问题,一个图书管理系统就优为重要了,使图书管理工作规范化,系统化,程序化,避免图书管理的随意性,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能够及时、准确、有效的查询和修改图书情况。
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其中一项内容是馆员与读者,读者与读者之间互动交流服务方式的实现,即实现从“书本位”向“人本位”上的转移。以人为本的服务观念将使我们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台工作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同时注重隐性知识资源的开发和积累,通过对知识资本进行有效的管理和运作,使我们图书馆真正成为一个可供人们不断学习和共享的知识宝库以及知识创新的信息保障系统。
二、图书馆的建设
人为资源的有效管理是知识管理的核心,“以人为本”则是现代管理文明的基本标志。图书馆知识管理体制“以人为本”的管理,所谓“馆员第一”就是“以人为本”对图书馆进行管理。
以人为本,即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价值的最高目标,不断满足人的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现代图书馆的整个运行机制是面向服务的,图书馆的资源管理与服务内容应时常根据社会的、用户的需求进行调节,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发展环境。只有这样,图书馆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动态的、发展的、变化的知识体系。
一座现代化的图书馆建筑不仅外表要给人以美的享受,体现图书馆的文化内涵,更重要的是它的内部设计要科学、实用,让置身其中的人感到方便、舒适,获得心灵的自由,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增长知识,受到人类文明的熏陶。
图书馆建设的成功经验是广大馆员的财富,是图书馆科研中不可缺少的。作为管理员是图书馆事业的舵手,其管理能力水平和管理艺术直接关系到一个图书馆建设和服务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办馆水平和办馆效益或服务效益。人是图书馆系统中最活跃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人员的素质决定图书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决定图书馆事业的前途。因此,人本管理是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是图书馆高质量服务的保证,也是图书馆确立新机制的根本。图书馆应该在新的起点上创新管理模式,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并且将这种理念落实到服务和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上。
个性化服务是根据读者的知识结构、信息需求、行为方式和心理倾向等,有的放矢地为读者选择符合个性需求的信息服务环境,为其提供定向化的预定信息和服务,并帮助读者建立个人信息系统。这是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深化和升华,能够促进图书馆开发特色资源,优化读者服务环境,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拓展图书馆的生存空间。一切以提高读者的满意度为宗旨。
三、个人建议
加强入馆教育,提高公德意识。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同时,由于人员自身素质差异的原因,有可能会给他人阅读带来不便比如:走进图书馆,借阅一些书籍,经常会发现上边涂改严重,更有甚者私自撕毁书籍,看着不禁让人一阵心痛,这是行为者自私自利的心理。这些图书馆不文明行为似乎已经司空见惯,然而这正是丧失公德的体现,是行为者将自己的利益凌驾于他人利益之上的不道德行为。因此,建议图书馆管理委员会方面应到加强宣传入管人员爱惜书籍,提高自身道德,教育应当上升到思想认识的层面,因为这已不仅仅是公德方面的问题,更关系到一个人价值观形成。我想在这方面,可以提倡入管人员互相监督,效果应该会更好一点。共同营造一个美好的环境,让图书馆服务更多的人员。
规范图书馆工作人员。在一些图书馆,工作人员态度恶劣,工作懒散怠慢,更有甚者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工作岗位里吃东西,讲电话,这不仅给读者带来了影响,更影响到了图书馆的形象。
参考文献:
《广东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状况、问题和建议》作者:束漫
《关于广州大学城图书馆的资源共享》作者:骆小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