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佛山市教育局 > 佛山市教育装备网 > 图书馆工作 > 图书工作交流

中学图书馆如何开展有效的阅读活动

发布者:佛山市教育局电教站发布时间:2011-01-06 17:08
 
                                                                                         佛山市南海区南海实验中学  欧阳毅
 
 
       [摘  要]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作为中学教育辅助机构的中学图书馆面临着严重挑战,在这种不利的局面下,中学图书馆怎样扭转局面开展行之有效的阅读活动。
       [关键词]中学图书馆  课外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可从这些现代科学手段和途径获取各种知识和养分。作为中学教育辅助机构的中学图书馆面临着严重挑战,如何激发和引导学生对传统纸质载体——书籍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热爱阅读书籍的习惯,是摆在我们这些中学图书馆工作人员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1 中学图书馆开展阅读活动的意义。
      阅读,是现代文明社会人们生存的一种技能,阅读能力对人的发展与成功起到关键作用。对于中学图书馆,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一方面具有精力旺盛、求知欲强、兴趣广泛、记忆力强的优势与特点;另一方面他们的意志行动还处在发展过程中,判别是非的能力比较差。如果我们忽视对他们的引导或引导不当,他们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书刊的影响。学生通过阅读优秀书刊,能使自己的思想觉悟得到提高。正如高尔基所说的:“书是人类灵魂的窗户。书是知识无尽的源泉。它会帮助你辨别形形色色的思想、感情、事情。它能教会你尊重别人和自己。它会用爱世界爱人类的感情振作你的头脑和心灵。”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和中学图书馆都要十分关心与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并把课外阅读列为活动课的重要内容。因此,中学图书馆应积极主动地配合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宣传推荐有关的优秀书刊,向他们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一要对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阅读指导,引导他们多读书、读好书。二要指导他们学会选书和正确读书,有效地排除社会上形形色色不健康书刊对他们的影响与毒害,充分发挥优秀书刊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使他们从中不断受到先进思想的熏陶。因此,中学图书馆在培养学生优秀品德、陶冶学生情操方面的作用非同小可。对于中学图书馆,除了提供技术层面的支持外,应该在中学生的人格养成、自我成长过程中扮演一定的角色。通过引导学生的阅读行为,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学习效率。不仅是图书馆传统读者工作的一部分,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图书馆实现其教育职能的可行方式。中学图书馆是学校课堂教育教学的有机延伸,是学生和教师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接受教育、陶冶情操的重要场所。只有充分认识中学图书馆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才能真正发挥图书馆的潜在作用。
 
      2 中学图书馆如何开展有效的阅读活动。
     长期以来,电视、电脑、互联网和游戏机的普及在丰富人们业余生活的同时,也占用了中学生们的大量时间。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部分老师和家长往往限制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把中学生吸引进图书馆是每一位图书馆工作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必须兼顾到学生功课繁多,课余时间少的问题,因此如何有效提高阅读效率是摆在中学图书馆每一个工作人员不得不考虑的问题。现在我把我校一些做法抛砖引玉,与大家共同探讨。
      ⑴开展阅读经典活动。因为阅读人类经典、优秀的文化,能熏陶人的心灵,促进人格的发展。最终使之形成高尚的内在品质和价值取向。尤其对于处于人格养成阶段的中学生来说,经典阅读能解决他们心理困惑的,健全文化人格的养成。因此优化馆藏,构建合理的经典阅读资源必不可少的。中学图书馆的学生读者群体有其自身的特点,低、中、高各年龄段的学生阅读倾向、兴趣、心理各不相同,首先应针对他们的特点,在馆藏资源建设中对图书资源进行充实与调整。
      ①对课标读本的阅读。
      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中学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必读书目,根据教育部最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国基础教育教材评审中心2004年审定通过初中阶段中外十大优秀名著: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2.《鲁滨逊漂流记》3.《格列佛游记》4.《繁星.春水》5.《朝花夕拾》6.《西游记》7.《骆驼祥子》 8.《水浒传》9.《名人传》10.《三国演义》。这些课标必读书籍,我们要求学生分年级分阶段按时完成阅读,并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进行考核,争取人人过关,这样学生对初中阶段语文新课标必读书籍的掌握与语文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学生无论是对这些名著的理解和掌握,还是阅读能力的培养都大大提高了。学校采取这种措施已经多年,效果显著。我校对这些课标读物复本增加到100多本,可供两个班同时上语文阅读课使用,保证了学生的阅读需求量。
      ②对名家名作的阅读。
      我国现代当代涌现一大批的名家大家,他们的作品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瑰宝,影响着一代代人的成长。中学生对他们的作品阅读和赏析是必不可少。我们引导学生如何去阅读和剖析他们的作品,领会他们思想的精髓,并且鼓励学生养成读书写摘抄、每天阅读一小时的好习惯,从而达到扩大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我们要求学生在阅读这些名作中做好好词好句、优美段落的摘录,可以是记下读书心得,可以是列出提纲,也可以是进行补写。通过这些形式。让学生掌握精读、略读、速读、跳读这几种方法,提高阅读效率,为今后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我们都为学生的这些“作业”进行提示和评点,让他们在反复的练习中提高和完善阅读水平。这样也提高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激发了对写作的热情。
      ⑵对英语读本的阅读。
      我校采取双语教学,即中文和英语双语教学,因此对英语教学要求很高,学生整体英语水平也不错。从初一开始,我们设立每周一次的英语阅读课,对英语报刊和英语名著进行阶段性的学习。学校制定了英语阅读考级,分初一初二两级,每个学期学生必须掌握2-3本外国名著,如《汤姆叔叔的小屋》、《金银岛》、《傲慢与偏见》。学生通过对外国名著英语版本和中文版本阅读,从不同角度不同语言更能领略到世界名著的精髓,体会到原著的思想主旨,从而加深了对名著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相应地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水平。 
      ⑶采取多媒体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为学生开设每周一次视频阅读课,观看如《红楼梦》、《三国演义》、《简·爱》、《巴黎圣母院》、《阿Q正传》、《威尼斯商人》、《哈姆雷特》等经典名片。可以使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地对文学作品进行解读鉴赏,并通过比较体会原著的魅力所在。
 
      通过一系列学习,学生的阅读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警惕,而且写作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由于阅读能力是理解能力的前提,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对其他学科也帮助很大,它不仅增长了学生的知识面,拓宽了学生视野,而且培养了学生阅读兴趣,增强了学生自学能力,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写作能力。
 
     中学阶段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知识的积累,观念的形成,各种信息的汲取,很大程度上受到阅读行为的影响。进行有效的阅读活动是学校图书馆教育功能的最直接体现,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主渠道。中学图书馆要适应教育的发展,适应新的教育体系,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与提高。
 
参考文献(5条)
1.张扬.郑莉 中学图书馆的现状分析与建议图书馆学研究 2002(11)
2.付慧英 中学生课外阅读与网络运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图书与情报  2009(02)
3.尤敬党  中学生阅读指导教育论纲图书馆杂志 1999(18)
4.许苑  浅谈如何利用中学图书馆开展阅读辅导图书与情报 2009(6)
5.唐娜娜 浅议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科教文汇 2009(34)
 
引证文献(2条)
1. 谢辞修 充分发挥中学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图书情报知识 2001(4)
2.  祈月芹 在新课改背景下中学图书馆如何突出服务功能图书馆建设 2008(01)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