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佛山市冼可澄纪念学校 谈俊民
摘 要:校园图书是师生的精神食粮,是有效的教育资源。本文先简要概述中小学图书馆藏书的四条原则,然后从教师和学生的阅读情况来反思中小学图书馆藏书与利用的现状。
关键词:中小学图书馆 藏书原则 教师专业阅读 学生阅读
按照教育部2003年制订颁发的《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规定:图书馆是中小学的书刊资料信息中心,是为学校教育、教学和教育科学研究服务的机构。其基本任务是: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采集各类文献信息,为师生提供书刊资料、信息;利用书刊资料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文化科学知识等方面的教育;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开展文献检索与利用知识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利用信息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中小学图书馆的藏书配备以学生需求为主,兼顾教师,具体包括:1.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著作;2.哲学读物; 3.各基础科目的参考资料、各学科教科书与学习辅导资料;4.学生常用的各种工具参考书5.各种科普读物、科技通俗读物;6.各种适合中小学生阅读水平的政治、法律、军事、经济、体育、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史地等读物。
随着各级领导对图书馆的重视,各校图书馆的藏书都在逐年增加,但到一定时间就会相继出现书库空间紧张、书架短缺、辅助设备不够、人员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在短时间内又不易解决,同时书刊价格每年都不断上调,这些都促使我们要处理好藏书补充过程中的几种关系:数量和质量的关系;重点藏书与一般藏书的关系;当前需要与长远需要的关系;品种与复本的关系。下面略再分析:
数量和质量的关系:两者是统一体的两个方面,具有相互制约又相互依赖的关系。学生读者在数量上占很大一部分,他们对书刊的借阅量大;教师虽然在人数上是少数,但他们承担了学校各学科的教学任务,为了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对他们所需书刊也要做到尽量的满足。在选择图书时,一定要从质量的角度出发,看图书反映的知识是否具有科学价值、现实价值和参考价值。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对数量的要求也应有一定的要求。数量太少,就不能满足广大读者的借阅,也就失去了图书馆为广大读者服务这一目的。但若只图数量,忽视质量,既浪费开支,又良莠不分,势必起不到图书馆对读者教育的作用。
重点藏书与一般藏书的关系:中小学是教育和培养第二代的单位,所以有关教育教学的系统图书是我们的收藏重点。《中图法》中G、H、K、N、O等类图书及有关工具书是我们中小学图书馆的重点藏书。
当前需要与长远需要的关系:系统完整,具有特色,精而不滥的丰富藏书,要有一个积累的过程,不可能通过几次突击花钱大宗采购就能达到目的。在图书馆藏书中有关教学或学习用书深受读者欢迎,借阅率很高;一些工具书必备却利用率不高;有些书在某一段时间内借阅率很高,而多数时间却存放在书架上很少流通。采购图书时不能只顾眼前,片面追求借阅率,不考虑长远。对于中外著名作家的作品可以适当多买些,如莎士比亚、高尔基、鲁迅等,因为他们的作品大多数经得住时间的考验,是有生命力的,从长远来看,不会造成永久性的压架。
品种与复本的关系:图书馆购书经费总是有限的,品种多,复本就要减少,反之,复本增多,品种就要减少。因此,复本量的制定要科学合理,因馆而异。
以上是中小学图书馆藏书的四条重要原则,但是,现阶段各校图书馆,特别是小学图书馆,在藏书与管理方面,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都难尽人意。以下是对此现状的简要陈述。
据《中国教育报》2006年12月18日一篇题为《中小学图书要剔旧换新》的文章指出,目前一些中小图书建设仍然很薄弱。不少学校图书馆(室)藏书数量严重不足,图书种类不全,且比例和结构不合理,年久“失血”,没有新鲜“营养”和参考价值,已不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需要。
与此同时,我们的服务对象,教师与学生的阅读品位也在不断地变化。书不变,人在变。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调查显示,6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
教师专业素养阅读是教师质量的基本维生素,然而,教师的专业阅读情况却不容乐观,存在大面积空白。就目前而言,我国中小学几乎没有整体化、规模化和系列化的教师专业图书阅读目录,而教师由于种种原因对专业阅读的兴致不是太高。图书馆里虽然摆着杜威、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可阅读率并不太高。当然,在教师群体中也不乏读书积极者。在2006《读书周刊》中就评选出程红兵、桑新华等推动读书十大人物。
我们再看学生的阅读情况。现在学生的阅读呈“倒金字塔”状:外国港台动漫作品居首位,校园言情小说居其次,出于提高成绩的期待,作文书等教辅资料也受吹捧,而经典著作和儿童文学作品由于“离我们的生活太远”而淡出了不少学生的阅读视野。
北京师范大学邹泓教授认为,学生不愿读好书的原因之一,是整个社会都缺少浓厚的读经典的阅读气氛。在不少教师的眼里,课本以外的多是闲书;不少学校的图书馆藏书是应付检查的摆设。此语未必过激,但这些情况的确是存在的。
由此看出,我们的图书馆,特别是小学图书馆,所面临的问题是复杂的,承担的任务是艰巨的。要解决这些难题,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从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加强学校图书建设,藏书精而不滥,各校乃至各区之间实行图书资源共享;同时,整个社会要营造不光读功利性书籍,还要读经典大作的浓厚阅读氛围,教师和学生这两大群体更要走在最前面。
书籍是在文明社会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和谐的世界必定是一个读好书的世界。
参考文献
1. 图书馆利用技能与事务. 林运卓,林翠贤主编. 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6, 8. 广州
2. 中小学图书馆藏书建设. 储若端编著.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1998, 4.北京
3. 2006年《中国教育报》发表的部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