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顺德区龙江中学 王艾青
摘 要:中学图书馆无疑是学校教育装备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在教育教研上也起着狠重要的作用,但当今中学图书馆的地位仍然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这主要源于学校教师对图书馆作用的认识不够深入,未能很好地发挥图书馆应有的作用,本文就谈谈图书感的作用,试图引起学校教师和学生的重视。
关键词:中小学 图书馆 作用
中小学图书馆顺应社会发展需要,在强化教育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背景下,在中小学教育体系中,发挥着广泛而深远的积极作用。早在1980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了布的《中小学图书馆宣言》就指出:“中小学图书馆是保证学校对青少年和儿童进行卓有成效的教育的一项必不可少的事业,一所出色的图书馆是保证学校取得教育成就的基本条件。”中小学图书馆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增强精神熏陶,提高精神文化素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中小学图书馆在对青少年的思想行为、道德情操、人文素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校图书馆的各种优秀读物,可对学生发挥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学校图书馆要主动出击,利用馆藏优势,结合校园文化建设,推出各种专题读书活动,丰厚学生文化底蕴。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高尚的民族情感、崇高的民族气节、良好的民族礼仪构成了中华传统美德和人格修养的奠基石,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价值观。这是我们民族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瑰宝,历经不同时代先辈们身体力行的汇聚,生生不息,深深烙印在炎黄子孙的心上,成为我们民族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根基。
今天,当我们的祖国前进在改革开放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征程上,八面来风带来了全球各国的文化传统和社会价值观,信息传输手段的多元化以及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等,各种思潮和思想纷纷涌入国门,中华传统美德和人格修养也面临着能否与时俱进、继续在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中占据主流地位的挑战。2006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和价值观,党的十七大又提出了“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方针,从历史与现实结合的高度充分肯定了中华传统美德和人格修养的历史价值,也表明了弘扬传统美德和人格修养的重要意义。它不仅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风尚,也有利于培养民族精神,推动民族的进步和发展、推动社会的发展。
学校图书馆可以配合教育部要求充分利用好三八节、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纪念日、十一国庆节及教师节等等节庆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九一八”事变、“南京大屠杀”等国耻日,组织、开展专题读书、读报、演讲等活动。通过我们的努力,应使新世纪的主人翁们,有远大理想、坚定的信念、良好的素养、杰出的才能,并经受的住时代的考验和勇于为中华的腾飞而作出无私的贡献。
二、丰富课程资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中小学图书馆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是丰富学生课余活动和扩充学生知识面的重要场所,是配合新课改进行教育科研、培养学生创新的精神和实践能力不可或缺的必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教育现代化不断向纵深发展,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教育科研工作日益引起各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图书馆在学校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凸显出来。现代的教学,不再是简单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而是师生之间的互动的过程,在研究性学习、实践性课程方面,在课程开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学校图书馆可以起到多方面的作用。中小学图书馆要根据学校教学工作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各学科课程相关的工具书、教学参考书、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和应用型的专业资料、课外读物,提供给教师和学生参考使用。中小学图书馆的藏书除一部分供教师使用外,大部分藏书要符合中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兴趣爱好。所选书刊通俗易懂,有趣味,同时能够配合各学科课程,并能拓展各科知识,这样才能吸引学生阅读,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在课改后,利用中小学图书馆的丰富的藏书获取更多更广的知识是学生学习的另一种主要途径。
三、革新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素养
学校的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和掌握,而应是学习方法和能力的获得,为学生终身教育奠定基础。学习不能只强调静态知识、原理的简单接受,而更强调程序性知识的自主构建。知识的获得,强调学习的过程的优化,强调学习的主体的自主探究。中小学图书馆在这方面的作用不同于学科教学,它在突现主体自主选择、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中小学图书馆没有时间限制,没有进度限制,没有内容限制。当学生进入图书馆,图书馆可向学生介绍本图书馆的藏书情况,图书的检索方法,阅读方法指导、学习方法指导书刊,各学科相关参考书籍,历史地理,科普读物,文学作品等等。进入图书馆,学生可以自主决定选择什么样的书籍,有利于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学生可以凭自己的兴趣选择读物,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阅读;也可以有目的地,选择有利于弥补自身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方面不足的书籍;也可以带着自己的研究性课题,有针对性的查找资料,进行自主的搜集、筛选与整合,经过自己的分析与思考,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观点。学生在图书馆的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有利于培养有思考、不盲从、负责任的真正的人。
四、提供学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育人质量的提高,关键之一在于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师素质的提高,出路在于以教育科研促进专业成长。中小学图书馆经过日积月累形成的丰富的馆藏文献资料,从各种报纸、杂志上搜集的有关文章资料,正是教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宝库,为教师的教学、科研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五、承担文娱活动的场所,确保学生身心健康。
今天的学校已不在是单纯的知识传递机构,它需要承担更多的其他社会机构承担的职能,它被期望成为社会儿童、青年的保健和文娱中心,它也被要求提供医疗、保健、社会福利、营养、心理学的服务。古罗马的著名思想家西塞罗说过一句名言:“心理的疾病,比起生理的疾病为数更多,为害更烈。”对这位先哲的话,是要作作分析的。说患心理疾病的人比患生理疾病的人“为数更多”,未免有点夸大其词。人世间应当说心理健康的人会更多。至于说心理疾病“为害更烈”,却不无道理。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了一个现在看来还是完全正确的定义:“健康,不是指没有躯体缺疾,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有利于增进人的身体素质,促进人的文化素质的提高,有利于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现代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激烈的竞争所带来的安全感的失落,忙于工作、学习所带来的生活内容的匮乏,必然对中小学生的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产生烦恼、产生焦虑、产生活得很累的感觉。他们需要学会忘掉学习生活中的烦恼,学会摆脱不必要的东西,学会相信明天会更好,学会知足常乐,学会轻松生活。走进中小学图书馆,图书馆里面的丰富的藏书,可以给学生提供具体的指引,是指引他们前进的路标。在这些丰富的藏书中,他们可以找到他们想要的答案,可以找到生活的本质。使他们的心情得到放松,不会再觉得那么累。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图书馆的服务环境、服务质量的提高也是很重要的。中小学图书馆优美的读书环境,不仅仅是阅读、学习的地方,它还可以看作是一个休闲的地方,一个放松心情的地方,一个可以让心灵解脱的地方。静静地溶入中小学图书馆的优美的环境中,体会环境的和谐与美感,沉浸在对学习、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中,让人产生出对自己、对别人、对社会的幸福的满足咸。中小学图书馆利用各种时机,推出的读书活动、征文比赛、演讲会等,也是文娱活动的一个具体方面。
参考文献:
1.施建国主编.中小学图书馆管理.浙江文艺出版社,2008
2.陈国良、刘国平编著.健康的心理.少年儿童出版社,1993
3.徐潜、栾传大主编.中华传统美德修养文库.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