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佛山市教育局 > 佛山市教育装备网 > 图书馆工作 > 图书工作交流

引导学生利用图书室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发布者:佛山市教育局电教站发布时间:2011-01-06 17:15
 
 
佛山市高明区杨和镇人和中学    严仕甜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深入,无论从教学的方式,教学的内容都作了重大的变革。教师精简压缩了课堂讲授的内容,给了学生更多的思考,同时也对学生的知识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网络有可能成为学生获取课外知识的首要途径,但是作为学生获取课外知识的传统途径即图书室的作用仍然是不可代替的,尤其是农村中学图书室依然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图书室给学生提供信息资源、精神粮食;图书室对繁荣校园文化、陶冶学生情操、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起着特殊的作用。因而,图书室在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这一特殊作用。
   关键字:阅读  图书室
 
      阅读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更是人们的重要学习手段与途径。只有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并会学习、善于学习,才能迎接未来的挑战。然而,中学生的课外阅读与利用文献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存在着:缺乏兴趣,阅读量不够、方法不当,造成高耗低效、盲目择书,阅读内容不够丰富多彩、不重积累,良好的阅读习惯仍未养成等消极、盲目、低效的状态。
学校图书室是为学校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服务的机构,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学校一线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义务,也是学校图书室重要任务之一。下面谈谈我校图书室是如何发挥图书室作用,培养中学生的阅读能力的。
      一、各年级设置图书室知识课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各年级设置图书室知识课可起到一箭三雕的作用:既体现了学校领导教育理念的科学适时,又符合校本课程开发这一新课程改革方向,同时又交给了学生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每学年开始,图书管理人员可给各班主任进行集中简单培训,再由班主任为各班学生上好一节“利用图书室”课。
      1、初一新生入学后,可及时组织课堂教学,亦可组织各班学生到图书室上课。通过知识课教学向新生介绍馆藏情况及服务内容、规章制度等,并利用授课时间带学生参观图书室各部门,了解各部门的服务职能,然后发借书证,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图书,办好借阅手续。
     2、初二年级上学期利用一定课时向学生介绍图书室使用的分类法《中图法》的各个大类。采用《中图法》大类歌诀教学便于学生记忆,并介绍读者目录及其组织方式,学习使用分类目录检索所需图书。
    3、初三年级上学期利用一定课时指导使用常用工具书。工具书可按内容分成三类:一般字典、词典及专业词典;年鉴、手册、百科全书;书目索引等。可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在学生小组中开展,每组先各取一类工具书学习具体的检索方法,有疑问及时由图书室员给予指点。各组检索后组与组之间再进行调换,直到参加研究的全体学生大体了解各工具书的使用方法。
     二、架起读书桥梁
     图书室要在“为人找书。为书找人”的过程中起桥梁作用,要通过宣传、推荐等方式,将图书传递给学生,充分挖掘图书的利用价值。
     1、了解阅读需求。图书管理人员能深入学校教育教学第一线,通过学校工作安排和各学科教学计划,了解全体学生需求资料的总趋势;通过日常的借书、还书等读者服务工作,与学生个别谈话,观察,了解阅读倾向;根据借书卡记录,研究学生阅读规律,了解阅读实际情况。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学生个体与群体阅读兴趣的变化过程。了解阅读需求,就可以使服务工作便被动为主动,利于推荐、辅导。
     2、宣传推荐图书。图书室应采用多种方式,主动向不同层次的学生介绍图书,提供新书信息,宣传优秀图书,帮助学生了解图书、利用图书。主要方式有:(1)橱窗宣传。通过海报、图片、图表、新书目录展等形式,利用黑板报、橱窗设计各种专栏,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介绍学校藏书,及时向学生传递图书信息;(2)直间推荐。图书管理员既面向借阅学生个别推荐,又可联系班主任、各科教师,取得他们的协作和配合,集体推荐。
      三、指导读书行为
     在借阅过程中,做好图书的导读工作,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对保持学生持久的阅读兴趣,形成健康的阅读心理,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1、教会利用图书室的方法。每学期开始,图书管理员向学生介绍本校图书室的基本情况及变化,如藏书规模、分类设置、借书还书手续和阅览室规章制度等,并组织学生实地参观。教会学生如何利用图书室,可以使他们能在书库中迅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读物,选择自己所需的书籍。
      2、 指点基本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课外阅读种类繁多,学生的课余时间又非常宝贵,为使学生在一定的课余时间里阅有所得,就必须对各种类的阅读方法给予及时指正,以提高其课外阅读能力。如对文学名著,应帮助学生选择适合阅读的作品并帮助做好阅读计划、安排。作品选择要依据学校的要求、课内学习的内容、个人的阅读水平、兴趣爱好等,一般是先短篇后中长篇、先一种体裁后其他体裁、先当代现代后近代古代、先名家代表作后其他作品地由浅入深、逐步延伸地阅读。此外,还应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思考,不浅尝辄止而须精读多思;引导并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评论但须防止不理解而妄评、滥评;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读后感,在有感而发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高尚的思想情操规范自己的思想行为。对科普读物,要结合各科教学、课外小组活动、学校重大教学活动及学生个人爱好特长来推荐,同时配合科技节、青年节、儿童节、国庆节等的庆祝活动,与团队组织紧密合作举办各种科技作品与论文展、科技知识竞赛及专题科技知识讲座,以展、赛、讲座促读。对人物传记,要帮助学生选择健康有益,适合阅读的传记来读;要指导学生把握传记特点并做好评价、借鉴工作,以使学生悟出成功奥秘、人生哲理、探索奉献的乐趣、人类知识的力量、理想信念的作用等,同时适当借鉴传记的写作技巧。对报刊杂志,应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目的、时限,指导其灵活选用适当的阅读方法。从阅读步骤来看,一般应是浏览--泛读--细读--精读--摘记的过程,图书室员应根据相应情况给予相应的方法及步骤指导。
      3、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在借阅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不文明现象,主要表现在:对图书乱丢乱放、乱涂乱划、久借不还以及大声喧哗、不讲卫生等。针对这种情况,图书管理员应耐心做好教育工作,及时制止,用制度去规范学生的借阅行为。每学期,图书室可根据借阅情况记载,评比优秀小读者和优秀读书集体,树立榜样,从而在读者群体中逐步形成以文明阅览为荣、不讲阅读道德为耻的读书风气。
     4、组织读书团体,开展读书活动。图书室应及时发现并认真培养课外阅读积极分子,帮助他们成立各种读书团体,如"交流信息学会"、"文学社 "、" 读书社"、" 书评组"等。利用读书团体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在学生中组织开展关于书刊欣赏、新书评价、阅读经验、读书心得交流会、专题阅读的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等,还可组织开展各种专题读书写作竞赛和图书室知识竞赛等。
      四、组织读书活动
      通过组织读书活动,不仅可以巩固和提高读书爱好者的阅读效果,展现他们的特长,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群体参与读书的兴趣,让更多的学生走近图书。
      1、系列教育读书活动。读书活动与学校德育相结合,与少先队活动相结合。每学期可以把一些传统节日、重大时事和学校开展的教育活动与读书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有计划地提出鲜明的读书主题和读书要求,开展读书教育活动。同时,图书室利用图书报刊资料,配合活动在宣传橱窗出版专刊,学校广播站也有计划地播出有关读书专题节目。并及时报道读书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事迹,宣传读书成果。
      2、读书成果交流活动。这是一项检验读书成效的活动。可将活动分为两个层次。先班级后全校。交流活动中。让学生将自己利用所读知识创造出来的各项成果展现出来,包括小制作、小论文、绘画、诗歌、童话、读书摘记、读书体会、剪贴、自编小报等,进行评比展览;还可开展故事会、朗诵会、演讲赛,让优秀小读者介绍读书方法、读书收获等口头交流会。通过交流,不仅可以巩固学生的读书成果,弘扬爱读书、读好书、用好书的校园读书新风尚,而且展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推动学校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
      总之,学校图书室的导读工作是培养学生利用学校图书资源提高阅读能力的金钥匙。作为中学图书室的管理人员更要重视做好中学生的图书导读工作,通过各种工手段来引导学生有效地阅读、在书海中为学生导航。
 
 
 
参考文献:
1,任德明《中小学图书馆工作指南》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3年
2,高欣祯  陈绍瑞《走进图书馆  初中生读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3,张树华 董焱《中小学图书馆工作概论》北京海洋出版社,1999年
4、K12中小学教育教学网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