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佛山市教育局 > 佛山市教育装备网 > 图书馆工作 > 图书工作交流

以图书室为载体 营造书香校园

发布者:佛山市教育局电教站发布时间:2011-01-06 09:12
 
佛山市顺德区容桂海尾小学    黄紫云
 
      内容摘要:文论述了在提倡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小学开展课外阅读指导工作的突破点——利用、开发好学校图书室阅读功用。让图书室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创造良好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关键词:图书室   读书活动   书香校园
 
      小学图书室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信息窗口,是小学教育教学文献资料收藏、整理、传播和利用的中心,是小学教学研究和广大教师学生学习的基地。郭沫若曾经说过:“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只有“从小做起”科学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他们慢慢地积累丰富的语言,打好扎实的语言基础,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作为“世界上最壮丽的宫殿”学校图书室就应该引领学生养成爱读书的习惯,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培养有用的人才。因此我校为充分发挥图书室的功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完善图书室管理制度,为营造书香校园打下基础
     “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学校,还是一个图书室,都一样需要制度。图书室没有了制度,就不能保证图书室的正确使用。于是针对于图书室的管理工作,学校成立了专人负责的管理模式,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包括《图书馆管理制度》、《图书借阅制度》、《图书维护与赔偿制度》等等,逐步将图书室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为正确、高效地使用图书馆提高有利的保障,也为为营造书香校园打下基础。
      二、丰富图书室藏书量,是营造书香校园的关键
     丰富的藏书,是吸引学生的首要因素,又是图书室开展各项工作的物质基础。为此我校每年都会增加图书室的藏书,在增加藏书时,首先突出了书的多样性。针对少年儿童发育和成长需要,重点收藏各时期的中外名著、爱国主义教育书籍、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科普读物以及有利于少年儿童全面发展的音乐、绘画、书法等艺术方面的文献资料,努力给少儿读者选购优秀书籍,提供健康的精神文化食粮,丰富少儿读者的课外阅读。让少年儿童通过阅读优秀书籍,吸收新知识、新信息,开阔视野,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其次注重了书的层次性。收藏了适应不同年龄段的各种书刊、文献载体和教育有关的辅导资料、参考资料,这样一方面使他们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促进知识的融会贯通;另一方面,通过趣味而又形象的说理和强烈的艺术感染转化为自己的个人体验,培养少儿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他们个性化发展。第三强化了书的超前性。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计算机网络已经渗透到生活每一个领域,我校图书室开辟了电子阅览,有选择地收藏了电子版优秀少儿文献。连接了Internet网。由于计算机技术具有处理多媒体的能力,如动态图像、声音信息等比传统印刷品更为生动、直接。有声音、有画面、有色彩,视听结合,让学生感受到了强烈的新型阅览方式,为他们查找资料提供了方便。
     三、丰富多彩的活动,是营造书香校园的途径
     学校的图书室是学生获得阅读的最佳途径。“没有有趣的读书活动就没有广大的读者”,读书活动是学校图书室的天职,目的是大力宣传和倡导学生好读书、读好书,营造书香校园。大力组织和开展校园读书活动,是丰富图书室服务内容,活跃校园文化生活的最佳途径。因此我校图书室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1、举办各种学科或知识热点的讲座。通过这些讲座向学生介绍如何正确、健康、有效地阅读,辅导学生如何快乐地阅读,以保持阅读的积极性。
      2、主动向学生推荐图书。低年级的学生喜欢看插图多、字数少、故事情节简单的书;中年级的学生则喜欢阅读科幻童话、科普知识、对一些描写同龄人故事的小说产生兴趣;高年级的学生则主要喜欢历史故事、军事类作品、文字优美的散文、情节曲折的小学,还包括一些电脑和网络方面的书。根据这些特点,图书室就主动推荐适合他们的阅读图书,让学生从阅读中不单体验到解决自己疑惑的快乐,还可以体验到生活和情感的百般滋味。
     3、每周开设读书指导课、阅读交流课。每周图书室安排各个班到图书室上一节阅读指导课或阅读交流课。读书指导课指导读书方法:进行略读、精读、浏览的指导,进行小说、散文、诗歌等不同文体的读法指导,进行一本书的读法指导等。总之,一切围绕“如何更有效地阅读”去为学生服务,让学生逐步灵活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交流课,可以是语言的交流,可以是笔记、日记的交流,也可以是网上交流。
     4、开展每天的经典诵读。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给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其中那些积淀着智慧的结晶、映射着理性光辉的经典著作,那些浓缩着丰富情感、蕴涵着优美意象的诗词曲赋,就像灿烂的星河,熠熠生辉。为此图书室结合我校以“诵经典,提素养”为校本特色,要求全校师生背读经典,每天由班干部抄出当天要背诵的成语、古诗、名言,课前全班朗读;中午利用午读时间阅读经典名著。
     5、举行各种比赛。我校结合实际情况,开展了一系列读书活动,用激励的手段来调动学生走进图书室,利用图书室,积极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来,激发了学生课外读书的兴趣,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校园内形成了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让浓浓的书香伴随着学生的健康成长。
    ①举行讲故事比赛。故事会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为要想讲好故事,就必须去找恰当的材料,而且要进行选择,这就需要他们用心地阅读大量的童话、寓言和故事。
    ②举行朗诵比赛。诵读经典美文对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显得至关重要。我们学校把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作为增厚学生文化底蕴、建设书香校园、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建设校本课程的一种策略。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帮助孩子用最轻松、最快捷的方式背熟大量优秀的经典名篇,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
    ③编手抄报比赛。编手抄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培养,它涉及写作、书法、美术、编辑等各方面的技能。为了能编好一张图文并茂的手抄报,学生们充分利用校图书室、班图书角等丰富的阅读资源,自主自觉地开展读书活动,并把阅读中的所见所得所感所思及时归纳总结,通过学生们灵巧的小手和巧妙的构思,浓缩呈现在小小的手抄报上。这样的活动能提高学生对阅读重要性的认识,提升了学生的阅读水平,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④、写读后感比赛:读了文章、书籍有体会,有感想,把这些体会、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我校图书室每年围绕一个主题,或结合读一本好书,组织读者征文活动,让学生把自己的读书感受和心得体会写下来进行评选,把一些优秀的征文推荐到图书馆简报、校报,图书馆或校园网,甚至一些报刊媒体发表,积极宣传读书的意义。通过写读后感,可以提高学生阅读和作文的能力;还可以增长知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图书犹如金矿石,要想让它在孩子心中扎根,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使得阅读成为其终身相伴的益友。我们要站在新课改的高度重新审视图书室工作,重新认识图书室的功效,积极主动地开发图书室的课程资源,营造书香校园,使之成为孩子们最向往的殿堂,让学生在快乐的阅读中不断的积累知识,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阅读数量和阅读质量,品味出成长的快乐和幸福。
 
参考文献:
1.吴爱华.提高认识改革创新全面推进少年儿童图书馆事业的更快发展[J].少儿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2001(1)
2.韩汝英.21世纪少儿培养与少儿图书馆[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1(1)
3.苑少岩.让图书馆成为师生成长的摇篮.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8,(8)
4.汤琴.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8,(7)
5.徐志红.和谐社会与少儿图书馆服务创新.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8(12)
6.祭彦加.中小学图书馆管理与服务.2007(6)
7.利用图书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8(2)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