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第一中学 吴 萍
[摘 要] 本文分析了网络环境下读者服务工作的特点,并从加快图书馆网络化资源建设、积极开展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等方面提出网络环境下读者服务工作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 网络环境 中学图书馆 读者服务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的普及,图书馆传统的信息采集、传递和处理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其服务内容也从“提供给读者馆藏文献”变为“读者获取馆内外信息”。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也由面对面变为可通过网络或者其他通讯工具来完成,这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面对新的信息环境,中学图书馆改革现行的读者服务工作已势在必行。
一、网络环境下中学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特点
1. 文献信息载体的多元化。
信息存储和数据库技术彻底打破了图书馆印刷型文献一统天下的局面,除了视听声像资料、缩微资料外,各种电子信息资源也以其存储密度高、信息量大、内容新颖、更新速度快且方便快捷实现资源共享等显著特点,迅速受到读者的认同和青睐!互联网象一名敬业负责、技术熟练的图书管理员,把各种信息和知识有条不紊地收集、归类、整理,通过链接,将自然信息与文本信息表达方式的优点结合起来,呈现出传输跨时空、速度快、密度大、选择自由灵活等鲜明特征,从而使得网络中的信息内容精彩纷呈,层出不穷,因丰富而交互,因交互而更丰富。
2. 读者信息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
在网络环境下,面对全球范围的信息交流以及每天涌现出的海量信息,读者对信息的需求呈现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比如对教师而言,需求主要集中在各人某一领域或相关学科与教学科研有关的文献上,对信息的需求表现为明显的针对性。其次,科技的高速发展、知识的创新与重组,使学科高度综合、知识高度密集,读者期望得到来源广泛且经过浓缩、整合,脉络清晰、形式多样的综合型、复合型知识信息。第三,信息资源的不断丰富也给读者带来负面的困扰,大量分散无序、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给读者查找有用的信息增加了难度,他们希望图书馆能有针对性地对纷乱庞杂的信息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预处理。第四,网络环境下读者个性化需求日益明显,图书馆必须重视读者的个性化需求,把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中学图书馆的总体功能。
3.读者服务工作的网络化、智能化。
网络普及将使读者服务工作逐渐脱离传统的人工服务模式,改变为通过网络来传递文献信息,下载有关文件。读者可以随意通过网络、光盘数据库等现代化手段进行自我服务,遨游信息海洋,通过家里、办公室的网络终端访问图书馆,获取图书馆的文献资源。除了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外,读者还希望在有关智能数据库指引下,将大量有关信息加以集中、系统组织,进行知识的二次开发和重组,从中提炼出利于形成创新的思路。
二、网络环境下中学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新措施
1.加快图书馆网络化资源建设。
为了让广大师生享受更好的服务,图书馆应选用更先进成熟的硬件、软件和网络技术,实现图书馆管理的网络化、数字化,充分利用因特网上的资源。网络化与资源共享是图书馆发展的根本出路,而网络化有两个层面上的含义。第一,在图书馆内部实现局域网管理,能满足中学图书馆包括书籍、期刊在内的采购、编目、检索等各项内务管理和读者服务的需要。数据还应采用标准化格式,可套录MARC机读目录数据;也可与其他中学交换图书数据,互通信息,以实现广域网内大范围的资源共享。第二图书馆还应加强网络信息资源建设,为读者提供优质的网络服务。而所谓网络资源,可以理解为“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源的总和”。网络环境下,文献资源建设应走多元化的发展道路,即着眼于本馆的特色藏书建设,又要注重电子出版物的收藏,还要协调电子文献与印刷型文献的购置比例,建立特色鲜明的馆藏体系,进一步拓宽服务渠道,为读者提供更好更新的服务。南海一中图书馆早在1998年就引进了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并创建了图书馆网站,初步实现图书馆局域网内管理;又于2006年和北京同方合作建立了数字图书馆,现有数字读物4万册。
2、加强读者信息素质的培养。
读者利用图书馆文献信息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馆藏文献信息的利用率。大多数中学生信息技能较差,相关操作技术不熟练,缺少相应的检索技巧,而现代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多媒体光盘、各种数据库的使用方法令人眼花缭乱,让很多读者对新技术无从下手。为了让读者更有效地利用图书馆,必须加强对读者进行培训。主要方法有:一是开展文献检索知识教育,培养读者文献获取能力。二是开展电子资源、网络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使读者学会自我服务。如举办讲座或者开办选修班,向读者宣传普及信息检索与利用知识,讲座的内容可以是计算机信息检索入门、光盘数据检索、数据库检索,掌握各种搜索引擎的应用方法,提高读者的现代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
3、改变传统服务观念,重塑现代服务理念。
改变传统观念,一方面要破除传统的、封闭半封闭的观念,强化服务意识、信息意识,树立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深入开发馆藏文献资源,将知识宝库变成知识喷泉,要求并建立一个面向社会、面向广大读者,开放式、全方位的服务模式,使图书馆的整体服务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另一方面,源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应破除图书馆在地理上的界线,改变传统的在物理结构范围内提供的服务方式,通过计算机将本馆以及数据库的有关信息直接传递到读者手中,比如我们就经常通过网络或电话,给师生提供参考咨询、送书上门等服务。我们还不断更新图书馆网站内容,及时报道本馆重要馆藏、新建数据库和新书动态,并提供相应检索途径为读者服务。再者在网络环境下,应当把图书馆的服务理念集中在知识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上,强调知识的利用和共享,紧密地将信息用户、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结合起来。确立“创造性地满足读者需求”的服务新理念,以读者需求决定服务取向,把最好的信息,用最方便的方法及时送到最需要的人手中,真正做到“读者第一,服务第一”。
4、高素质图书馆队伍的建设。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及数字图书馆的兴起,图书馆成为全社会的信息中心,这就要求他们必须掌握现代的信息技术和信息加工技能,具有崭新的管理理念和现代创新能力,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较好的外语水平,才能为读者提供数量质量俱佳的信息产品。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图书馆界就在大力提倡复合型人才和通用型人才的培养,可这么多年过去,图书馆员队伍的整体素质还是远远不能满足高度信息化网络化社会发展的需要。而网络环境下,对图书馆管理者的学识和专业能力要求日益提高,迫切需要外语水平较高又精通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技术并具备现代信息检索、服务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所以,每个图书馆员都要把学习做为自己的终身职业,切实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兼收并蓄,让自己的知识宽广厚实;同时还要学习不断接受新事物、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使知识结构更合理,思维方法更科学,以提高自身的认知力和创造力,最大限度提升图书馆读者服务质量。
5、积极开展图书馆个性化服务。
现代图书馆正经历着工作流程、服务模式等革新转变,在这一切转变中,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指导思想,而个性化服务是实现以人为本理念的集中体现,开展个性化服务是提升图书馆读者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争剧增长,读者往往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从中准确快速地找到所需的信息,个性化服务可帮助读者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是提供满足特定读者和读者特定主题信息需求的服务,是知识个别化的提示。它的特点是,在时效上,让读者的信息需求及时得到满足;在内容上,提供经过整合、集成、创新并能解决读者实际问题的核心知识单元的信息;在取向上,尽力满足读者对某一知识信息表现特别强烈的专指性需求。网络环境下可提供的个性化服务项目有专题文献咨询服务、网络资源分类导航服务、针对特定人员的精品读者服务等。
总之,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始终是中学图书馆的第一宗旨。时代的发展让中学图书馆读者服务面临新的挑战,图书馆管理员只有以创新的精神,不断开创服务工作的新内容、新领域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时代要求。
[参考文献]
1.薛强.需求层次视野下的图书馆人性化服务.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7(9)
2.唐曙南.论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
3.乔建萍.试论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学园.2010(11)
4.成大玲.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浅谈.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1)
5.叶雪茑.网络环境下中学图书馆读者服务特点及提升对策.2007(9)
6.邢军.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图书馆.2006(1)
7.岳玲.浅谈中学图书馆的网络化建设及对馆员素质的要求.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