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石门中学狮山校区 何令好
摘 要:在数字网络化环境下,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呈现多元化、自由化、快速化等特征。图书馆早已不是获取信息的唯一选择,只有通过提高服务品质才能留住用户。中学图书馆同样面对考验。本文试通过分析目前中学图书馆的服务现状,根据学生的“贪玩”、“崇拜”、“新潮”、“个性”等心理,提出几点图书馆的服务创新策略。
关键词:数字网络化 中学图书馆 服务创新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存储技术、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元化、自由化、快速化等。曾经以拥有丰富馆藏为骄的图书馆,面对海量的网络电子资源,资源优势早已不存在。图书馆早已不是人们获取信息的唯一选择,只有通过提高服务品质才能留住用户。图书馆如何结合先进技术,进行优质服务,把人们的重新吸引到图书馆来,是图书馆该想、该做的事情。中学图书馆作为其中的一员,应该责无旁贷,应该有所作为。
1.分析中学生图书馆服务现状
1.1服务理念落后
随着技术的发展,较为发达地区的中学图书馆,大多建有自身的计算机管理系统,但仍然普遍认为中学图书馆只要能在课余时间开放,全部工作就是通过计算机进行借还服务。由于上级的不重视和培训、考核机制等因素的不完善,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差,缺乏服务意识。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完全没有从“以图书为心”转变为“以读者为中心”,馆员也还是扮演着“守书奴”、“借书员”的角色。
1.2服务手段、内容单一
从卡片式的半开放手工服务到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开放式自动化服务,中学图书馆目前服务手段的进步,只不过是通过计算机进行借还图书。虽然已经建成较为完善的校园网,仍然没有利用网络优势,进行宣传、导读、咨询等服务。
服务内容也只是纸质文献,哪怕有一定的电子资源,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只是一次性购买),内容陈旧,不能满足中学生的阅读,不能及时反映当今社会的信息变化。
1.3服务设施利用率低
一些图书馆片面地认为现代化就是计算机化,简单地以拥有计算机的多少来判断发展的快慢,认为建成了电子阅览室、实现了自动化管理,就实现了现代化转型。而对用计算机搞好读者服务工作缺乏深层次思考,对读者的培训和电子信息资源的有效供给不够重视,造成读者用先进的网络设备获取文献信息与现代化设备的投入不成比例。长此以往,电子阅览室、图书馆网站等先进设施成了摆设和检查、评比的对象,完全失去了服务的价值。
2.利用中学有限的技术和资源进行创新服务
在数字网络时代,中学图书馆始终肩负着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信息素养的责任,落后的服务不能把学生留住,培养又何从谈起?中学图书馆应与时俱进,改变“守株待兔”的服务理念,应进行“开渠引水”。相比于高校,中学图书馆的技术、资源、经费、人员等都是很有限的,但只要巧思妙想,尽可能发挥其最大值,进行有效的创新服务还是可能的。那么,中学生终究会重新成为图书馆的忠实“粉丝”。
2.1根据中学生“贪玩”心理,进行游戏服务
正如NeiburgerE所说,如果图书馆不能为青少年提供他们认为有价值的服务,那么在他们以后的人生里,图书馆将会变得越来越无关联。而这种状况对图书馆而言是非常危险的。
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14-17周岁未成年人:上网率为77.0%,(18-70周岁国民上网率49.9%),动漫接触率79.3%,网络游戏玩家平均每天在网络游戏的花费时长为68.32分钟。从这三个数据可以看出,动漫、游戏是中学生在网络活动中较为普遍的现象。图书馆应针对读者这个“贪玩”的心理特点,开展游戏服务。通过游戏服务吸引学生到图书馆来,实现学生接触图书馆的第一步。
游戏是集艺术、文学、教育和娱乐一体的特殊信息资源,具有正面、积极的功能,而家长、老师的认识却与此普遍相反。当然,家长、老师的担心是有道理的,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游戏的思想性上,主要在于暴力、色情上。只要摒弃掉那些暴力、色情的不健康游戏,游戏的益智功能就能够得到极大的发挥。中学图书馆可与电脑老师共同开发一些图书馆服务型游戏,学生通过游戏了解图书馆的藏书结构及功能。另外,也可引进一些知识寻宝等教育类游戏,学生可通过查找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解决游戏中遇到问题,使其能层层通关,将大大满足学生玩游戏的心理。为了让学生不沉迷于游戏中,图书馆还可开展阅读积分奖励,设置部分只能在阅读积分达到某个分数以上才能玩的游戏。
2.2根据中学生“崇拜”心理和青春期特征,进行Livinglibrary服务
LivingLibrary起源于2000年丹麦的哥本哈根罗斯基勒音乐节。2000年,“停止暴力”组织在罗斯基勒音乐节上,受到该音乐节导演雷夫·斯科的鼓励,采用“对话”的形式与来宾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出借了75本“活人图书(LivingBook或HumanBook)”,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社会的正面评价。LivingLibrary由此产生[1]。国内高校纷纷尝试推出livinglibrary的创新服务,如: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在2009年3月18日到4月8日举办了4期“基于IC2创新支持计划——薪火相传LivingLibrary经验交流活动”(注:IC2即信息共享空间、创新社区:InformationCommons&In-novationCommunity)。
Livinglibrary服务创新点是“借人”服务,那中学图书馆该出“借”怎样的“人”?根据中学生的求知、青春期等心理特征,我们可把“人”分成两类,一类是“学科名师”,一类是“心理治疗师”。
中学图书馆可组织学校的名师成为图书馆的资源“人”,实行预约式把他们出借给学生。通过平常与学生的对话,了解到部分学生特别喜欢某个老师上课,但由于调班升级等原因,喜欢的老师不一定成为自己的科任老师。遇到这种情况,我们的“借人”服务,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对老师的“崇拜偏爱”,在出借时间内,学生可面对面或在线向老师问一些学习上遇到的问题或跟老师讨论一些学科学习方法等。
学生在青春期间,有学业压力、同学相处、家庭等各种各样的心理疑惑,需要一些专业指导,有些害羞的不想面对面,图书馆可组织的心理治疗师可实行网上在线指导,实现图书馆的泛在服务。这类“心理治疗师”可以是学生、家长、心理老师、班主任等。图书馆可与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合作,把学生的心理特点归类,然后选出一些适合的心理治疗师成为图书馆的资源“人”。在学生提出需要时,及时借出匹配的“人”。
2.3根据中学生“新潮”心理,进行移动服务
中学是不提倡甚至禁止学生用手机的,但笔者观察调查发现,中学生拥有手机非常普遍,且不少学生的手机功能强大。中学图书馆的经费有限,要像高校、公共馆那样开发先进的掌上图书馆平台等可行性不大。那么,怎样有效结合图书馆和学生拥有的设备进行移动服务呢?
由于中学生的课余自由时间少,进入电子阅览室接受服务的时间有限。如何提高电子阅览室的利用率呢?
首先,中学图书馆要整理好自身的电子资源。如正版的符合中学生阅读的电子图书、名师教案、中学英语视听资源等。在较为发达地区中学生大部分有较先进的手机或阅读器或存储视听资源的设备。图书馆可允许学生进入电子阅览室快速拷取相关所需的资料。这样,学生就可以随身携带所需的资料,不受时间地点限制进行自由阅读。
微博是新兴的交流工具,通过与中学生的谈话交流,笔者发现中学生喜欢通过手机登录微博,通过精短的文字交流和了解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和人。图书馆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建立图书馆微博,让更多的学生关注图书馆,了解图书馆的活动、新书动态和交流读书心得等。
相信较为发达的地区学校都设有“校迅通”,我们可利用校迅通广发手机短信给学生与家长,宣传学校图书馆,让学生和家长知道图书馆的活动和新书好书信息,并鼓励家长与学生共读一本书,营造一个读书之家。
2.4根据中学生“个性”心理,进行基于Lib2.0的个性化服务
通过访问部分高校图书馆网站,笔者发现当前大学图书馆的用户服务已远远超出了普通的借还、阅览及静态的信息服务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丰富多彩的、动态的一站式的无缝链接的知识与信息服务。大部分图书网页上都设有RSS、书评、电子资源直接连接、标签等功能。美国中学图书馆主页有阅读版块,直接提供电子杂志、期刊链接,另有书评链接,提供了如“纽约时代”书评网站,并附有RSS推送服务,读者可自行订阅,也可读者填单推荐。
反观目前我国中学图书馆网站,大部分都是静态“守株待兔”式的服务模式,服务内容受传统图书馆影响,只重视图书馆简介、书目查询、信息浏览等基本服务,在书目导读与新书介绍上,只是对某一类型资料或某一阶段新书的简单罗列,并未就读者需求有针对性地制作完整的书目,缺乏互动栏目,网站与用户、用户与用户间无法交流。
90后的中学生是很有个性的一代,他们只选择他们自己喜欢的东西。正如广告语“我选择,我喜欢”。他们是在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高速发展中成长起来的。如果登录中学图书馆的网站他们发现只有呆板的书目罗列、基本的图书查询,是无法让他们多停留一刻。他们会上各种各样的BLOG看他们想知道的,会通过网上书店查看图书封面、内容简介和评价,最终选择购买他们喜欢的。面对各类网站的挑战,中学图书馆应跟随高校的步伐进行服务改革,走进LIB2.0时代。如让学生在图书馆网站上开设他们自己喜欢的图书博客,进行阅读心得交流和互荐书目。另外,在编目图书时认真写好“摘要”这一字段,让学生在查询到某条图书信息时看到图书的内容摘要。还可以在的图书详细介绍中嵌入如“豆瓣网”类的书评。在网站上增加热门的标签,让学生在查询图书时使用自己习惯的语词。有技术条件的,还可以开通RSS订阅,将符合学生的阅读兴趣的新书直接推送给学生,让学生随时得知图书馆的新书动态。
参考文献:
[1]TheHistoryoftheLivingLibrary.[2009-5-2].
http://living-brary.org/the-history.Html
[2]刘许玲.图书馆开展游戏服务研究.
图书馆建设,2011(1)
[3]张立亚.LivingLibrary对大学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启示.
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5)
[4]何利平.美国中学图书馆网站建设与启示.
新世纪图书馆,2009(3)
[5]朱 茗.浅议图书馆新型服务方式:LivingLibrary”(“图书馆借人活动”).
图书馆论坛,2009(10)
[6]韦竞.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图书馆服务功能的拓展.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9(2)
[7]宁冠群.变“守株待兔”为“开渠引水”:试论中学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思路更新.
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9(12)
[8]曾瑛赵跃龙林昌华.Library2.0给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带来革命.
图书馆学刊,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