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佛山市教育局 > 佛山市教育装备网 > 图书馆工作 > 图书工作交流

信息化中小学图书馆建设流程与实务

发布者:佛山市教育局电教站发布时间:2010-12-14 14:41
 
佛山市三水区大塘镇永平小学  余秋凤
 
      摘要: 1980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小学图书馆宣言》指出:“中小学图书馆是保证学校对青少年和儿童进行卓有成效的教育的一项必不可少的事业……一所出色的图书馆是保证学校取得教育成就的基本条件。”信息化时代的高速发展赋予了以上宣言新的课题,网络信息化渐渐替代旧媒体已成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在这信息载体变革的年代,邓小平“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的其中一个突破口正是中小学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本文将以网络信息化建设为切入点论述一般信息化中小学图书馆之建设流程。
     关键词:网络;信息化;中小学图书馆;建设流程
 
      1997年2月8日克林顿发表国情咨文提出美国教育行动纲领(Call To Action)“让每一个青少年八岁能阅读、十二岁能上网、十八岁上大学;让每一位成年人都能进行终生学习。”承载着信息高速公路(ISW)的契机,我国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起用5~10年左右时间在全国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到2010年前,全国90%以上独立建制的中 小学将上网,完成中小学“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而中小学图书馆则可在此大环境之下,实现数字化与网络化的过渡。
     一、计划阶段
     1、建管计划书
      建管计划书可起到计划统筹作用,把基本问题搞清楚,今后运作有规可循。
      1.1 引言
      a) 背景:交代建设图书馆之背景
      b) 愿景:描述图书馆功能及在教与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c) 使命:学校图书馆的使命,例如:提供各种有用及有趣的知识和信息,引起学生的阅读及学习动机提供各类以课程为本的资源,使每个学生均有掌握运用信息的能力,掌握收集、组织、评估及运用信息的技巧。
       1.2 学校图书馆组织架构及职能介绍(建议以校长为指导者,纵向推进)
       1.3 描绘筹建新图书馆蓝图:
        a) 新图书馆的环境设置,如有需要可添加环境主题,例如“绿色大自然”,然后是配合该主题的装修工程。
        b) 图书馆区域的划分 (最好附有图书馆的平面草图),可包括以下服务区域:
      - 服务台
      描述其位置、服务范围、设备(计算机)
     - 藏书区
     描述位置及书架的数目、书架的布置及提供图书的种类
    - 多媒体区
    描述位置及服务范围、及设备(计算机及影音)数目,例如:二十台计算机(包括软件) + 两台多媒体设备(包括DVD机、录音机、耳筒等)+投影机和银幕
   - 故事角
    描述位置、服务及根据构思,提出装修上的要求,例如:订制两层梯级形平台,让学生脱掉鞋子坐在在故事角的平台上看书。平台会铺上色彩鲜艳的地毯,并放置两个大型软垫
     - 阅读区
     描述位置、服务及根据构思,提出在装修或设备上的要求
     - 老师参考书架
     描述位置、服务
    - 杂志角
     描述位置、服务
      1.4 工程进度的安排,最好附有日程表
      1.5 财政预算:详细列出支出及要申请拨款的总数。教育部规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每年的教育经费中按一定比例设立图书专项经费,保证中小学图书馆购买图书资料的需要。学校要多渠道筹措经费。积极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对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的捐助。
       1.6 其它事项
       1.7 总结:重新强调图书馆对学校及同学的益处,明确写出预算所需金额。
       2、藏书分类规划:
       2.1 应以《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之藏书分类比例表为基本原则,科学布局藏书分类:
部类
分类比例
五大部类
22个基本部类
小学
中学
第一大类
                A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1.5%
2%
第二大类
B 哲学、宗教
1.5%
2%
第三大类
    C 社会科学纵论
64%
54%
D 政治法律
E 军事
F 经济
G
文化科学
教育
体育
H 语言文字
I 文学
J 艺术
K 历史地理
第四大类
N 自然科学总论
28%
38%
O 数理科学和化学
P 天文学地球科学
Q 生物科学
R 医药卫生
S 农业科学
T 工业技术
U 交通运输
V 航空、航天
X 环境科学、劳动保护科学
第五大类
Z 综合性图书
5%
4%
         2.2 藏书规划前应聆听各学校领导、教师以至学生之购书需求,可制作图书推荐表至各班搜集需求,然后根据汇总之需求筛选出合理信息并纳入后续之采购流程。
       二、建设执行阶段
      1、管舍位置的选择
      以方便师生使用为原则,最好选用二楼或以下层数,应避免选择离活动场所或施工单位较近之喧闹场合。
       2、平面图的设计
      多参考其它馆舍的设计,及征询校长和老师们的意见,并注意以下各点:
      a) 人流:注意活动空间 (如故事角)及借还服务台的空间是否足够
      b) 光源:书架的位置要配合灯光及天然光,宜沿墙放置;阅览范围必须光线充足;计算机放在不反光及靠墙的位置。
      c) 电源、计算机与复印机等设备:必需考虑电源及上网电线的位置及安全程度。
      d) 空气调节:馆内温度宜介乎19-25°C 之间;复印机要放置在空气较流通的地方。
      3、信息化建设软硬件导入
      3.1 外包方式:整个信息化建设可委托外部专业技术公司执行,无论从网络架构还是数据库开发等均由外包公司承担,校方只需提出其图书馆建设相关项目需求,例如中文在线的数字图书馆理念。此方式目前所需成本较高,然而或将成为未来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一种趋势。
      3.2 网络环境构建:教育部明确指出,对建有或在建局域网或城域网的地区,要以某个中心学校或教育部门网络中心为依托,建设图书中心,辐射周边学校,实现资源共享。无此外界资源之学校则可将校内局域网拓展至图书馆,实现信息互联。
     3.3 自动化管理系统:软件配置可参考教育部推荐之中小学图书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结合各校自身实际需要与周边网络的兼容性合理选取。
     3.3 硬件资源配备:以计算机装备为主体,复印机、投影仪、扫描仪、数码设备等为辅,实现信息化网络共享。有条件之学校可采用Apple ipad等新兴Web2.0硬件资源,让学生对于信息新技术的动态变化有正确和客观的认知,并培养学生的兴趣。计算机配备时,位置及高度要注意坐姿及眼睛健康为主。
      4、家具设备的采购
      4.1必须根据学校财政所述的采购程序进行,建议设定一具体额度例如2万,2万元以下的采购要取得三家或以上供货商的报价单,2万元以上的采购要进行投标。
      4.2 家具设备的选购要合乎标准,最好能按需要调整,例如:书架必须配合学生的高度,小学高度120 厘米;中学高度190 厘米,深度20 厘米,宽度90 厘米,每层隔34-38 厘米。
       4.3 计算机装备:位置及高度要注意坐姿及眼睛健康为主。
       4.4 采购清单附中小学图书馆规程第十七条之要求:图书馆应配备书架、阅览桌椅、出纳台、报刊架、书柜、目录柜、文件柜、陈列柜、办公桌椅、装订设备、安全设备等必要的设施、设备,并有计划地配置复印、声像、文献保护、计算机(网络设备)、扫描仪、刻录机、打印机等设备。图书馆要设置藏书室(包括学生借书处)、学生阅览室、教师阅览室。有条件的学校可按学科分类设置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电子资料室、多功能学术报告厅等。图书馆应逐步实行计算机管理。图书馆要重视和加强图书馆与校园网(城域网)的结合,实现网上电子图书资源共享。
       5、设备的验收与维护
      5.1 家具或设备到馆时,必须点算数量,检查有否损坏缺失。
      5.2 计算机与复印机等设备要留意操作是否正常,软硬件是否齐备,并要作定期的维修保养。
      6、图书馆的布置
      6.1 家具、设备验收妥当后便应按照图书馆平面图放置。
      6.2 阅读的标题及大小海报,以及书籍书评推介。
       7、书籍的采购与处理
      7.1 书籍采购应按《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要求执行,采取招、投标方式进行,同时必须要在开馆前的六至九个月开始处理:先根据计划阶段的藏书规划订定购书标书,评估标书后便可到书商处选书。
      7.2 除建馆时的首笔购书预算外,亦应利用每年的图书专项经费更新藏书;书籍宜在首年开馆时尽量采购,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7.3 收到书籍后便要进行登录、分类、编目等技术性工作
      8、排架工作
     8.1 书架到齐后,便可把处理完成的书籍上架。
     8.2 上架前先在书架上贴上分区标示以作识别。
     8.3 排书时,由左而右,由上而下,每层只放三分之二架的书,预留空间放置新书
      9、使用及借还规则及图书馆简介的拟定
     9.1 包括图书馆的使用规则、各类型数据的借还规则及各种电脑设备的使用规则等。
     9.2 要印备一些图书馆的服务简介,方便读者了解及自学检索馆内资源的方法。
      三、管理维护阶段
      1、定期更新师生图书信息需求,善于利用互联网书评工具,有计划地执行图书采购,以丰富藏书。
      2、建立工作规范,以提高工作效率。如岗位责任制、工作计量制、流通信息反馈制、采购程序等。
      3、编排使用及活动时间表
      3.1 按各班图书馆课的周次或循环次编订各班使用图书馆的时间表
      3.2 编订图书馆所举办的活动时间表
      3.3 为图书馆执勤学生编订当值时间表
     搭载信息高速公路的契机,把先进的图书馆理念融入到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工作中,使其从传统的“以书为中心”的管理模式转向“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围绕教师生的阅读与信息需求,创设良好的图书馆环境与文化氛围,开展各种形式的兼容教学工作的服务活动,如图书情报、阅读指导课程,培养学生信息搜集和利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03
2. 上海市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的问题与对策,上海教育科研 2010
3. 图书馆建设工作程序 <http://www.edb.gov.hk>
4. 中学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再思考,何雅妮,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