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佛山市教育局 > 佛山市教育装备网 > 图书馆工作 > 图书工作交流

让图书室从沉睡中醒来

发布者:佛山市教育局电教站发布时间:2010-12-14 16:57
 
佛山市顺德区容桂华口小学   余惠玉 黎小红
 
      摘 要:图书室是人类知识的宝库,是精神的粮仓。是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是开设第二课堂的主要场所,如何更合理地利用好图书室,是我们作为管理员必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合理  利用 
      图书室是人类知识的宝库,是精神的粮仓。学校图书室是小学生的书刊资料信息中心,是开设第二课堂教学的主要场所。中小学图书室要注意培养学生认识图书室,学会利用图书室掌握文献信息,并能将获取的文献信息不断地运用到学习中和提高自身素质上来。利用图书室、阅览室的特殊地位及其所藏资料,为教学服务,是图书室服务的宗旨。
      现在图书价钱普遍比以往贵十几倍,甚至几十倍。一费制后学校经费都很紧张,要让学校拿一大笔经费购买图书有相当的困难。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克服种种困难,历尽艰难困苦,经过几年的充实,终于建立了一个拥有2万多册藏书的图书室。
      图书室建立起来了,可如何管理好图书室又成了一道难题。“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学校,还是一个图书室,都一样需要。图书室没有了制度,就不能保证图书室的正确使用。于是针对于图书室的管理工作,学校成立了专人负责的管理模式。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包括《图书室管理制度》、《图书借阅制度》、《图书维护与赔偿制度》等等,逐步将图书室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为正确、高效地使用图书室、阅览室提高有利的保障。
       一、积极探索,坚持科学规范管理,严格执行各项制度。
科学规范管理图书,健全执行规章制度是开展优质服务的基础。我按照《中图法》分类编目,对图书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各类图书账册齐全规范。图书室的电脑化管理,使得图书的外借、检索、资料查询等便捷快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工作中,我严格执行图书室各项规章制度,如外借、阅览、视听、赔偿等,使新书能迅速转入流通,各种阅读辅导宣传能及时面向广大师生,定期对教育教学提供信息,确保图书室在小学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同时,我也十分注重规范服务,充分留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耐心回答读者的询问,妥善处理出现的矛盾,使图书室内呈现出和谐、文明的气氛。我还在校内组织培养了一支素质好的图书室学生管理队伍,对他们明确职责任务,指导工作方法,充分发挥这支队伍的纽带作用。他们既是管理员、服务员,又是宣传员,图书室通过他们传递信息,反馈学生意见,大大促进了图书出借、阅读的流通量,使图书室在面向全体学生、读书育人上做出了显著的成效。
       二、以人为本,坚持服务育人方向,做好服务育人工作。
       学校图书室是学校信息资料中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课堂教育的延伸,图书室应寓育人于服务之中。馆藏图书要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关键在流通。只有牢固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新思路,才能真正做到既“为人找书”,也“为书找人”,千方百计满足读者的各种需求,使“书尽其用”,充分发挥书、刊、资料的作用。在服务过程中,我们根据师生的不同要求,做好图书的推荐、介绍和借阅工作。遇到节日、纪念日,还向学生推荐有关的图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满足学生对知识信息的需求。
       1.创建阅读环境,营造阅读氛围。
      我们作为图书室的管理老师,努力为师生营造一个文明、整洁、清新的馆容馆貌,我校建有教师阅览室和学生阅览室,按“中图法归类法”整理图书,分类有序排架。并将条理分明的规章制度上墙,以规范读者的借阅行为。学生借书室前的新书通报、好书推荐、紧密配合学校各项活动、不失时机开展各种宣传。每学年开学初,对新生进行图书情报知识教育,营造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图书室文化环境。学生阅览室为学生开拓视野、增长知识、培养学生个性和创造性造就良好的阅读场所。
       2.拓宽阅读层面,开发阅读环境。
       便于借阅,并制定了阅览室借阅安排表,组织学生轮流进阅览室阅读,每班设图书管理员一名,协助教师收发图书,保证每次阅读活动安静、有序、有效地进行。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有书可读,我们利用学校图书室的图书资源和班级订阅的报刊杂志,在班中建立了图书角,组织学生根据学校要求,把家中的一些优质读物带到学校来互相交流;同时学校购买一部分,图书室借出一部分,多方结合,充实班级图书角,建立学校、班级、个人图书储藏交换网,确保班级图书量达每人3本,“班级图书角”全天开放,选定一名阅读课代表,负责图书借阅、整理、保管等工作。学生自由阅读,自主交流,定时更换和补充,这样做既更好地利用了有限的图书资源又缩小了书籍占据的空间。
       3.更新导读方法,激发阅读兴趣。
      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兴趣,在阅读过程中就会处于高度自觉状态,会以惊人的毅力去学习。因此,我们要求教师通过更新导读方法来诱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1)设疑诱读法。
      限于学生的个人爱好等因素,对于有些书籍他们不一定会主动阅读。这时教师可以结合书籍内容提出问题,吸引学生进行阅读。这一方法适用于故事性较强的作品,教师可以简要地介绍故事的结果,设置悬念,引起学生迫切阅读的好奇心。
      (2)竞赛促读法。
      由导读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系列知识竞赛、“同读一文征文比赛”等,引导学生积累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阅读能力。比如百科知识竞赛,告知学生出题范围在哪类书籍中,给学生一些复习、准备的时间。对于比赛优胜者给以表扬、奖励。让更多的学生受到鼓舞,从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3)追溯扩展法。
      这一方法主要针对知识性的作品。例如:在学生具备了“指南针、火药、造纸、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提炼出一个话题: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发明,分别是谁发明的?学生带着问题,到课外去搜集资料,从而使他们了解到:贝尔怎样发明了电话,张衡怎样发明了地动仪,爱迪生怎样发明了电灯……应有尽有,通过此次交流与挑战,学生利用图书搜集资料的能力越来越强了。
     (4)美文诵读法。
为了引导学生多读好书,会读好书,我们进行了图书漂流活动。引导学生品赏优美的诗歌、散文、小说等佳作,从中获得美的发现和感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提升他们的阅读品位。
三、精心策划,开展多彩的读书活动,使图书室真正发挥实效。
图书阅览活动不仅仅是学生读几本书、摘抄部分好词、句的单一行为,图书室的职能也不仅限于给学生提供阅读的场所和阅读凭借,它应通过各种形式,依靠图书资源这一特殊媒介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技能的形成,人格的熏陶。为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发挥图书室的职能,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几项活动。
1.开展读书笔记展评活动。
我们要求三至六年级学生每人一本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并且举办“怎样写好读书笔记”的专题讲座,制定了各年级段的读书笔记的要求和数量,并要求教师做到读物落实、阅读数量落实、阅读质量落实、评比活动落实,每月一期“读书笔记”展评,对表现突出的班级、学生予以表扬鼓励。
  2.开展“办手抄报”活动。
  学生自办手抄报,可以打破学科界限,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学生通过博览群书,吸取营养,充实手抄报内容,学校定期组织展示评比,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办报质量,而且也促进了读书活动的开展。
      3.开展读书经验介绍会。
      为进一步推动我校读书节科学发展,取长补短,促进读书。每班选取一名代表,在大会上介绍自己的读书心得或乐趣。会上,校长作了热情洋溢的致词;同学们以谦逊的态度、平实的语言,并结合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实例,做了详尽的经验介绍,在场各位同学认真倾听,形成浓厚的学习气氛。会后校长肯定了本次介绍会开得很成功,内容充实,形式多样。同学们也表示会向这些榜样看齐,多读书,读好书。
      4.搞好兴趣小组活动。
   我校图书管理人员每周还承担一节兴趣小组活动课,配合语文活动的开展,及时向学生推荐新书,介绍各种读物,指导学生阅读。在写好读书笔记的同时,还组织学生自制“知识卡”,内容包括名人名言、知识问答、知识百科等等,并且每月选出优秀“知识卡”,展示于阅览室外的橱窗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张  兵   现代图书管理知识  2008.11
程应红   现代管理与利用  2009.1
柯  平   图书馆知识管理研究  2006.11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