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佛山市教育局 > 佛山市教育装备网 > 图书馆工作 > 图书工作交流

论以“以人为本”思想管理中小学

发布者:佛山市教育局电教站发布时间:2011-01-06 15:01
 
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乐从中学  谢亚健
 
       【摘  要在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中小学图书馆(室)在学校发展中的功能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为此,我们必须找准中小学图书馆(室)的定位,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必须坚决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因为“以读者为本”的图书馆服务理念和“以馆员为本”的内部管理机制这两个方面对图书馆(室)的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小学图书馆(室)  以人为本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0年12月发布的《中小学图书馆宣言》提出:“中小学图书馆是学校对青少年和儿童进行卓有成效的教育的一项不可缺少的事业……一所出色的图书馆是保证学校取得成效的基本条件”。可见,中小学图书馆(室)既是学校基础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精神文明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补充,也是课外教学及素质培养的一个重要基地。所以,决不能让中小学图书馆(室)成为“角落”。
      近年来,在中小学图书馆(室)的建设中多侧重于图书馆(室)的管理体制、管理模式、管理手段和基础设施的投入等,而很少研究图书馆(室)的管理思想和服务理念,忽视了在图书馆建设中,人是一种不同于物的资源以及人在图书馆中的决定作用和主导地位。当人类跨入21世纪,要运用“以人为本”管理思想进行图书馆(室)管理,重新认识人的作用。
 
       一、以“以人为本”思想管理中小学图书馆(室)的必要性
       1、中小学图书馆(室)要以师生为本
       中小学图书馆(室)在学校担负着收集、整理、存贮、传递书刊资料并直接为师生提供阅读服务的任务。服务师生这一读者群体是学校图书馆业务工作的出发点和工作核心,中小学图书馆(室)的服务对象是中小学师生,图书馆的“读者第一,服务第一”思想理念体现在中小学校,就是以中小学师生为本。
       中小学生有可塑性强,分辨能力差,学习时间紧,暑假、寒假很多学生没处去等特点,学校图书馆应作为广大中小学生学习的又一重要课堂,在中小学生教育中发挥应有作用。套用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中小学图书馆(室)就应该做到“阅读,让学习更美好”。而关于青少年的重要性,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当中阐述得很到位——“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这样地铿锵有力,这样地富有远见,这样恳切的言语值得我们这些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人员一再思索,并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以此为信念一再地在工作中鞭策自己。
       而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服务机构,中小学图书馆(室)应树立“如何为中小学教师服务好”的思想。随着中小学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以及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对教学科研上的信息需求的加大,无论从范围、深度、广度还是时效性等方面都对图书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小学校图书馆应作为学校教师的文献信息中心,研究、认识并正确对待新形势下中小学校教师教学科研对教育创新信息需求趋势,进一步增强中小学图书馆(室)服务教学科研的能力。只有积极开展多元化的信息服务,中小学图书馆(室)才能得到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满意,才不会辜负上级领导的期望,才能使中小学图书馆(室)有所发展。
      2、中小学图书馆(室)要以馆员为本
      中小学图书馆(室)坚持“以人为本”的另一方面是在图书馆内部管理方面,要树立“馆员是办馆主体,馆员是图书馆灵魂”这一理念。
图书馆的发展要把“读者第一”的意识和培养一流馆员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图书馆的任何一项工作都离不开这一特定劳动群体的共同努力,所以图书馆员的素质就是图书馆的素质,馆员的工作状态决定着图书馆工作的成败和兴衰。只有树立了这一“主体”的理念,才能在图书馆的管理和各个业务环节中更充分地体现出图书馆员的主人翁作用。用米卢所说的“态度决定一切”来形容图书馆员在工作中所必需的主人翁精神是再恰切不过了。当然,除了自身要做好之外,能得到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也是至关重要的。“以馆员为本”这一理念必须由上至下都达成共识并为之不懈努力才能真正地落到实处。
      二、以“以人为本”思想管理中小学图书馆(室)的做法 
      在充分认识以“以人为本”思想管理中小学图书馆(室)的必要性之后,秉着这样的管理理念,笔者认为图书馆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积极践行这一思想(同时结合我校图书馆相关的具体实施方案进行阐述)。
      1、变“配角”为“主角”,为自己鼓掌。
      长期以来,中小学图书馆(室)被当成学校后勤机构,图书馆工作人员被视为教学后勤人员。在这个公认的比较“舒适”的岗位上,很多人安于做行政管理体制下的生硬的“受动者”,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及科研等工作袖手旁观、不闻不问。对待本职工作也是墨守成规,满足于书刊的借借还还、取取归归,停留在等借阅者上门、被动提供图书资料的借阅服务。这样简单重复的机械性的运作,于己何益?于生何益?于师何益?于校何益?于国何益?
      美国图书馆学家席拉说:“最精锐或最有实力的图书馆员,是那些带着广博知识或某一专业知识背景而进入图书馆行业的人。”所以中小学图书馆员应当站在时代的前列,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历史所赋予的重任,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变“配角”为“主角”,不断增强自身业务素质与科研能力,要有“安得诗书千万卷,大馈天下学士俱欢颜”的胸襟与气魄,终有一天你会成为在山花烂漫的丛中笑的那个人,从而为自己鼓掌。
       2、指导学生运用图书资料,提高藏书的利用率。
      让学生随便翻翻杂志或借几本书,这种低水平的服务并不能体现中小学图书馆(室)存在的真正价值。进行阅读指导,是提高中小学图书馆(室)服务水平,实现其本质功能的重要一环。加强与读者的沟通是一个最直接的手段,要让读者明白图书馆究竟有什么藏书,怎样进行检索,这就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对读者进行耐心的宣传和指导。在此基础上再与任课教师进行交流,共同指定一些优秀读物进行公示,在读者当中开展一些读书评书活动,从而使学生的素质得以明显提升。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一文中说:“一所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是如果没有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丰富精神生活而必备的书……那就不能称其为学校。一所学校也可能缺少很多东西,可能在很多方面都简陋而贫乏,但只要有书,有能为我们经常敞开世界之窗的书,那么,这就可以称得上是学校了。”
       作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我校目前馆藏书籍达15万册,生均50册,可以说基本上满足学生的需求。而为了与师生在读书过程中得到更大程度的互动,我校实施了“一书一感想”的读书行动,要求每位学生在还书时,必须上交一份用400字原稿纸书写的与其所借书籍内容相符的不少于200字的读后感,同时于每月月底选出10篇无论在内容和格式上都做得很好的学生的读后感于图书馆(室)的宣传栏处进行公示表扬,并给予其所在班级颁发一枚具有“优秀读书班级”寓意的红色五角星奖章,同时与学校的文明班评比挂钩。而在实施的过程当中,我们也收获了很多的惊喜,大部分学生都很认真对待,读后感达1600字的稿件也常常进入我们的眼帘。这使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这一行动大大地带动了学生们阅读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图书馆(室)藏书的利用率。当然,这一活动的实施还有许多值得思量的地方,不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3、中小学图书馆(室)变“阵地服务”为“流动服务”。
    “阵地服务”是传统服务的一种形式,主要是指图书馆员在图书馆(室)开设的服务窗如外借处、阅览室等读者上门而开展的服务。很显然,这种服务已远远不能符合师生对文献需求的实际情况。因此,“流动服务”因运而生。
      对教师而言,除了图书馆(室)固有的教师阅览室外,我校还专门在教师办公楼设立了教师休息室(目前已设立了两间),休息室里除了舒适的沙发、座椅,生机勃勃的绿色植物外,还有由图书馆(室)定期提供的报纸、杂志和按照年级组、教研室或课题组等组织形式所需的专业资料,由图书馆依据需要统一配送,待用完后再定期收回。这样的休息室,使教师放松身心之余又得到了精神上的愉悦,受到教师们的普遍欢迎。
      对学生而言,除了藏书室提供的书籍外,我校在每个班级设立“百味书吧”鼓励学生将自己所拥有的书籍带回学校与同学们分享。这种运作方式类似于上个世纪6O年代在欧洲发源的“图书漂流”活动(方法类似于中世纪的“漂流瓶”:读者将自己拥有却不再阅读的书籍贴上特定的标签,投放到公园长凳、咖啡厅的桌子、图书馆走廊等公共场所,无偿地提供给拾取者阅读。拾取者阅读完后,根据标签提示,再以相同的方式投放到公共环境中去,让他人分享自己的图书。)。如果学生有图书捐赠的意愿,那么图书馆将以回赠红色五角星的公益方式给予其嘉奖,这样一来,在某种程度上有效地满足学生更大的需求,不仅仅局限于图书馆(室)所拥有的书籍资料,也在最大程度上发挥了文献的社会效益。
      一言以蔽之,图书馆员要始终以“以人为本”思想指导自己的工作,做到外树形象,内强素质,种好自己那“一亩三分地”,等待春华秋实。
 
      奋斗者们,中小学图书馆(室)的建设还有一大片未被开垦的沃土,等着我们这些有心人好好开拓与耕耘。当然,在此过程中,必定会遇到种种不尽人意的境况,不过“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吧!
 
参考文献:
1、中小学图书馆宣言,百度.
2、图书漂流.
3、张乃懿,中学图书馆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发展[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6(1).
4、王丽,对农村地区少儿图书馆(室)建设与发展的思考[J].图书馆论坛,2008(2).
5、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教育局,加强图书馆建设服务课程改革[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6(1).
6、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规程和装备标准与分类管理及信息化管理实务手册,中国教育出版社,2009.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