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佛山市教育局 > 佛山市教育装备网 > 图书馆工作 > 图书工作交流

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区域化建设道路探索

发布者:佛山市教育局电教站发布时间:2012-04-11 23:58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中学   罗丽芬
 
 
摘要]数字图书馆是提供个性化网络信息和终身学习的一个重要工具,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和知识创新战略的信息保障。中小学作为国民素质教育的机构,数字图书馆又是现代化学校教育的主要支柱之一,它的建设与发展刻不容缓。目前,资金不足、重视不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现状严重,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建设停滞不前。笔者认为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建设必须走由区域政府、教育行政机构带头出资出力、统筹规划、分工合作、资源共享的区域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建设道路。
 
关键词]中小学  数字图书馆  区域化 
中图法分类号]G250.76
 
Exploration of Local Construction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Digital Library
                             LUO LI FEN
(GUICHENG Middle School, NANHAI District, FOSHAN 528200, GUANGDONG Province, PRC)
 
[Abstract] Digital library is an important facility for getting individual net information as well as learning for life. It could also ensure our Strategy of Technology, Education and Innovation.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digital library in a primary or middle school should be carried out without delay as i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s of modernization of school education, which constitutes national quality education. However, construction of primary or middle school's digital library is stagnated due to lack of fund, less of attention paid to and uneven resources distributed. The Author thinks that construction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digital library must be followed by the way where the local government and the education and administration authorities shall take the lead in fund raising, overall planning and cooperation of 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of the local information resources.
[Keywords]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digital library, localize
 
    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码存储与输入技术等的迅速发展与全面普及,使人们对文献信息的加工、存储、查询、利用等方面有了新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数字图书馆应运而生。数字图书馆是提供个性化网络信息和终身学习的一个重要工具,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和知识创新战略的信息保障。中小学作为国民素质教育的机构,数字图书馆又是现代化学校教育的主要支柱之一,它的建设与发展刻不容缓。数字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传布向传统的学校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战,使学生和教师的教学观念以及教学关系产生变化,最终将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机遇,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和竞争力也将会进一步提高。目前,资金不足、重视不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等现状严重,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建设停滞不前。解决这种状况,笔者认为必须要由区域政府、教育行政机构带头出资出力,统一组织协调、规划实施,对分散的数字化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并合理配置,统一管理与评价,扩大资源的覆盖范围和服务范围,实现区域数字资源建设的整体规划和协调发展,减少重复投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满足资源共享的迫切需求。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建设应该走区域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建设道路。
1  数字图书馆的概念
    数字图书馆联盟(Digital Library Federation)2003年对数字图书馆的定义:“数字图书馆是提供资源的组织,其资源也包括专业人士,该组织对数字化的馆藏资源进行选择、组织、提供智能访问、解释和传布,并保持其完整性及长期稳定性,从而使这些数字化的馆藏资源可以方便经济的为某个特定团体或读者群所利用。”
    笔者认为:(1)数字图书馆是一个组织,是由诸多要素按照一定方式相互联系起来的系统。(2)数字图书馆组织数字化的信息、资源(包括专业人士)及其技术进入图书馆并提供有效服务,图书馆的所有载体的信息均能以数字化的形式获得。(3)数字图书馆需保持资源的完整性及长期稳定性。(4)对各种信息资源的检索,可通过网络组织读者访问外界数字图书馆和文献数据库系统。数字图书馆的核心价值在于信息共享,图书馆利用网络连接到全球的各个角落,实现资源共享。(5)数字化资源的访问、查询与传递必须要方便、经济、有效,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是一个可持续的服务体系。
2  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准备阶段
    数字图书馆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等众多学科领域的高新技术;涉及政府部门、教育行政部门、某区域范围内的众多学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以及博物馆、美术馆、档案馆、专利局等各种信息提供单位;涉及图书情报、信息管理、计算机、通讯、知识产权与保护、数字图书馆运营与管理、学校教育等专业领域人才;涉及政府财政、学校自筹资金甚至是民间资本等多方面庞大资金的投入等等。当我们要实施建设一个数字图书馆时,必须明确知道“为什么要建数字图书馆?”(建设需求)、“要如何建设数字图书馆?”(建设规划)、“要建设怎样的数字图书馆?”(建设目标)三个问题,围绕这三个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做好规划,制订各阶段的建设目标,条件成熟后才开始实施。
2.1 重视前期的调研分析工作,做好可行性报告。
    数字图书馆实施建设前的调研分析工作是必需的。通过调研与分析,了解和掌握当前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发展水平、技术路线、设计方案以及可借鉴的经验和教训,了解各学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现状和差距,了解中小学读者用户需求等。前期的调研和需求分析很重要,其调研结论将影响甚至否定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某些设想,此阶段应该舍得投入,这种投入将会在未来的项目建设和实施过程中取得丰厚的回报。
    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可行性报告必须在各方面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详尽分析本项目面向的用户需求(主要是中小学师生读者)、数字化资源供应、建设规模、设备、技术、组织、人员、环境影响、资金筹措、风险及对策等多方面因素,对数字图书馆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效益与影响进行预测,对其可行性作出综合性的系统分析。
2.2 明确项目预算及建设目标
    数字图书馆建设资金投入巨大,它不是一次性投入就可以的,要求资金投入具有长期稳定性。决策者必须经过充分论证分析确定项目预算并做好长期资金投入计划。
    通过需求分析,结合具体的基础条件、服务对象、建设投入和建设周期,确定建设的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因为技术的更新、应用的变更和未来的发展是无法预知的,所以数字图书馆建设总体目标的设计最好控制在三年之内。在某个建设周期内,总体目标是相对于阶段目标而言的,在未来,这个总体目标可能就是另一个建设周期的基础,所以总体目标设计应具扩展性。数字图书馆建设初期,目标不宜定得太高,从实际出发,踏实、稳健地做好基础建设。阶段目标是指能实际达到完成的,而非预期设想的任务目标,一定要切合实际,否则,项目实施过程将会左右为难,顾此失彼。
2.3 制定项目规划和实施计划
    以总体规划、分布实施为原则,全面、详细制定总体设计方案(包括框架结构及其运作,硬件、软件、网络平台建设,资源体系建设,服务体系建设等),科学、合理地规划各项经费预算及项目分步实施计划。这项工作非常重要,它关系到以后数字图书馆的运作及其服务质素,可邀请校内外各专业领域的专家及技术人员参与规划,进行论证。
2.4 申请立项
    数字图书馆建设必须获得政府投资计划主管机关的行政许可,方可进入项目实施阶段。  
3  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实施阶段
    数字图书馆建设是一个跨馆、跨部门和跨学校的系统工程,需要各学校图书馆通力合作与全面支持;需要各学校的相关部门的分工合作、科学管理;需要各学校在政策、立项、资金、人力统筹等方面给予支持;更需要本区域教育行政机构出面统一组织协调,统一规划实施,统一制定数字图书馆建设标准规范,以确保数字图书馆区域化建设的稳步健康发展,避免项目建设流于形式。
3.1 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组织架构
    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不是仅依靠某学校的图书馆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是需要全区范围内的学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档案馆、专利局、情报信息提供单位携手完成。笔者认为:(1)教育行政部门应建立一个教育系统信息资源数字化项目管理与协调中心,统筹安排,统一管理,避免重复劳动。强化项目管理与协调中心的职能,通过建设分布式资源网络系统,实现对资源目录的集中管理和资源数据的分布存储;充当学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档案馆等资源提供单位之间的协调者,建立起有效的数字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方式。(2)明确各分中心的权利与责任。每个学校图书馆作为一个分中心,针对各自的特长优势进行有针对性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由于每个学校的基础设施条件、规模、资源积累、人员储备和经费投入的差异,其充当的角色也不相同,有些馆担负有关学科、专业的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建设,为区域用户提供特色的数字化信息资源;有些馆担负区域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分布式存储和应用管理;有些馆担负资源的获取、存储、组织、检索、发布、版权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和开发,满足区域用户信息需求。在统一的组织和协作下,实现更大范围内的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资源无限服务无限。(3)建立一支由教育行政部门主管领导的高素质的专业人员队伍,负责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规划与实施,并对各学校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成员可由各领域专家、各学科教师、各学校图书馆员等专业人员组成,知识结构要包括有图书馆信息情报、计算机、网络信息加工与管理、信息技术、知识产权与保护、数字图书馆运营与管理等学科领域。这是数字图书馆建设顺利开展的根本保障。
3.2 数字图书馆的平台建设
    数字图书馆的支撑平台主要包括网络平台、硬件平台、软件平台、安全平台和服务平台,它是数字图书馆得以运作的关键性技术保障,也是规划设计中最为复杂的内容。它涉及数字化技术、超大规模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基于内容的检索技术、自然语言理解技术等等,我们必须与各个领域的有关专家、设备厂商、软件供应商充分交流沟通,多方调研与论证,按照总体规划、分布实施的原则,进行设计项目实施方案。根据需求分析和建设目标,要科学、合理地统筹计划经费,在数字图书馆支撑平台的建设中,特别要注重各平台之间的合理、实用、高效的有机整合。各平台的建设要采用分期分步建设实施,力求经济实用,对于用户来讲,更关心数字图书馆能提供多少可用的资源和服务,我们要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资源建设上去。
3.3 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框架结构及其运作
    数字图书馆将分布在各成员单位的分散的系统和数字资源整合在一起建立一个统一的服务门户网站。用户在一个系统就可以浏览整个平台中的数字资源,通过一次检索就可以覆盖平台中所有的系统获得所需要的数字资源。统一服务门户是构建数字图书馆的核心问题,是整合数字化资源的重要纽带,是数字化信息的集散中心,是面向用户服务的窗口。
    3.3.1 统一检索界面。
    数字图书馆的统一检索界面提供简单检索和高级检索两种方式。用户可以通过检索所得的结果查看到相关详细信息,也可以通过动态链接查找到全文或获取目标内容和相关服务。数字图书馆提供信息导航服务功能,用户对数字化资源可以按名称字顺、学科分类、年代、关键词等途径进行浏览。检索结果能够提供丰富的信息提示(除图书的基本信息外,还有图书封面、内容简介、版权、前言、目次、预览页等信息。)和多种文献获取途径(如电子图书链接、本馆或其他图书馆纸质图书馆藏示等)。
    3.3.2 统一身份认证。
    数字图书馆解决好各成员单位用户帐号的关联问题,各成员馆的读者只需输入本馆的读者证号、密码和相应馆名称即可完成身份认证成功登录,不受IP限制自由调度有访问权限的资源。
    3.3.3 读者使用信息资源的权限分级。
    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用户主要包括有教职员工、在校学生、毕业后的学生等,所有用户都可以检索访问系统内的所有信息资源,但不同类型的用户应有不同的权限等级。如:教职员工权限等级是一级,可以对系统内所有的信息资源进行全文数据的浏览和下载;在校学生权限等级是二级,可以对所属学校的图书馆信息资源进行全文数据浏览和下载,想获取其它成员馆资源的全文内容,只能通过文献传递服务来实现;毕业后的学生权限则属于三级,可以检索访问,全文内容都要通过文献传递服务来实现。
    3.3.4 文献传递服务流程。
    文献传递服务流程要求准确、快速。读者登录后在网上提交文献传递申请,申请通过中心门平台准确分发,让拥有该资源的图书馆响应读者需求,实现各馆资源的共享互补,同时,成立24小时答复机制。
    3.3.5 统一技术标准和规范。
    目前,国家尚未制定统一的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资源描述、标识、查询、交换和使用的标准与规范。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建设尽量往上靠,实现市级或省级层次上的信息生产和流通形式的标准化,使图书馆相互间的信息交换、信息利用效果得到最佳体现。在进行资源整合的过程中,必须考虑数字项的充分描述,对信息资源不同层次、不同深度的加工与揭示,有效地构筑起一个呈立体网状分布、具有知识关联性、能够向用户提供智能化访问和服务的知识系统;要有灵活的接口,以保证日后对数据的转换与衔接;同时,要考虑版权问题的处理,以做到充分尊重知识、尊重智慧。
3.4 数字资源体系建设
    数字化资源建设是数字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核心内容。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必须加强与重视数字资源建设,加大投资力度,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数字资源建设与积累,尤其是具有中小学图书馆特色资源的开发建设。数字资源体系建设是发展数字图书馆的前提条件,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不然,图书馆的数字化发展就是无米之炊、无本之木。中小学数字图书馆资源体系建设可分四步走:
    3.4.1 各成员馆自建
    统一规划组织,加快馆藏资源的数字化的进程,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实质目标。学校图书馆书目文献资源、音像文献资源是校园数字图书馆资源的主要来源。此外,散落在各学科的本校教师自制教学课件资源、学校历年来举行重大活动的文献纪录资源、档案资源、校史资源、教师教科研学术成果、学生社团活动成果、本校历届同学在校阶段的优秀作品等等,都是学校数字图书馆的特色资源。在充分考虑版权、人力、财力、物力等可持续发展因素,有重点、有选择地进行,重点开发建设特色资源数据库、馆藏专题数据库、馆藏随书光盘数据库及视音资源数据库等,实现馆藏资源的网络化应用服务。
    3.4.2 网络资源开发
    围绕中小学开设的学科课程、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团活动,充分开发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各种类型资源导航库,补充、扩展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内容,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更广泛的应用服务。
    3.4.3 建立区域性教育系统数字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数字资源体系建设过程中应注意充分发挥数字图书馆组织架构中各职能部门的作用,做到统筹安排、统一管理,加强各成员馆间分工与协作,根据各学校的实际情况、针对各自的特长优势进行有针对性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避免重复劳动。建立教育行政部门、相关机构、教育技术部门与学校交互合作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以保证信息资源建设的质量,也能够保证数字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与完善。
    3.4.4 联合共建
    通过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牵头,依据中小学教育资源优势,以区域联盟协作或者合作的方式,与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档案馆、专利局、情报信息提供单位等携手合作共同开发建设特色数字资源,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
4  数字图书馆的推广和应用
    数字图书馆的应用和推广阶段,可从市级、区级重点学校开始,向街镇、农村学校推进,主要致力于数字资源的推广和应用,分三个阶段进行:(1)为教师和教研人员提供新建的同步教学资源,满足教师对新课改备课参考资源的需要,解决有资源可用的问题。(2)与各学校的开展的校本课程、学生社团活动紧密结合,实现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生命教育、民族精神等教育资源的扩充,解决教与学资源够用的问题。(3)以应用为主导,围绕资源对各学科全覆盖建设和共享机制的构建,进一步完善软、硬件平台,并在知识管理和应用支持软件上重点突破,解决资源适用的问题。
5  结语
    数字图书馆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是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较大的可持续发展项目。在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应自始至终坚持共建与共享、协调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不断积累和持续发展中小学教育特色信息资源体系,以自身的特色优势,积极参与地区性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如参与数字资源的集团采购、特色数字资源的合作建设、开展联机合作编目、馆际互借与原文传递、网上协同参考咨询服务等,共同构建数字化信息资源保障体系,使在校师生获得更多的受益,更好地满足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初衷。
 
 
 
[参考文献]
1. 包秀丽.浅谈网络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与建设.黑龙江档案,2010(2):100-101.
2. 刘燕权.数字图书馆教学对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影响――专业教育会将新的图书馆员领向何方?.现代图书馆情报技术,2005(2):55-66
3. 何颂英.区域性数字图书馆建设究――以宁波市数字图书馆为例.图书馆建设,2009(10):20-26
4. 顾萍,夏旭,韩玺.高校图书馆区域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图书馆论坛,2010(6):105-107
5. 王淑玲.浅析韩国数字图书馆发展模式.当代韩国,2009:49-52
6. 陆妍雪,叶文天,王婷.中学校园网络化与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意义和价值.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7(2):4-7
7. 张雁,赵影.关于数字图书馆建设问题探讨.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6):232
8. 董斌.浅论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8(11)
9. 李岩.对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认识与思考.图书馆论坛,2005(12):181-183
10. 王民.探索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上海教育,2011(6):44
11. 潘克明.走"整合"之路,加快中小学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21)14-17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