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技工学校 王冬梅
摘 要:数字图书馆作为图书馆的主要方向,它的研究与建设水平将直接关系到我国图书馆在未来信息时代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加强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切实解决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问题应成为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
关键字:中小学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 建设 实施对策
图书馆是社会知识、信息保存和传递、扩散的重要机构之一,已存在上千年,在人类历史和信息交流史上曾发挥过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数字时代,作为社会信息资源管理机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的图书馆将继续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图书馆将在信息社会中长期存在并为社会信息资源管理做出巨大贡献。然而,图书馆也需要通过自身的变革,以适应数字时代的社会、科技、经济变化,更好地服务社会知识管理的需要,这一过程便是图书馆的现代化、数字化和信息化。立足于基础教育的中小学图书馆应顺应时代要求,充分提高高新技术水平,拓宽信息来源,扩展服务项目,而建设基于网络的数字图书馆将是中小学图书馆在网络时代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
一、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内涵与特征
中小学数字图书馆是指利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将中小学图书馆馆藏符号信息数字化,通过国家互联网上网服务,提供师生等用户随时随地查询,使分散于不同储存处的信息。具体地说,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就是对具有高度价值的图像、文本、语音、影像、影视、软件和科学数据等信息进行收集,进行规范加工、保存、管理和研究,实现知识增值,并提供国际互联网上的电子存取服务,同时还包括存取权限、数据安全管理等。
对于中小学的数字图书馆来说,其主要的功能是直接服务于老师和学生,彻底改变过去要查找借阅资料就只能到学校图书馆的局面。在应用平台设计上,非常方便地照顾用户随时随地的知识检索使用,提高了资料的时效性和广泛性。
传统的图书馆与数字时代的图书馆虽然在目的上是相同的,都是为了满足用户的信息需要,但是两者在对用户的服务内容、服务形式、服务手段等方面虽有继承性,但也存在着差异。就中小学的数字图书馆来说,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馆藏数字化:即图书馆利用信息存储技术把各种媒体信息加工成计算机可识别的数字化信息资源。由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转变,最大的变化应该是由传递文献整体向传递具体信息转变。网上信息以多媒体或流媒体形态存在,人们可以获得数字化存储的文本、图像、声音等信息,因此,信息以何种载体存在并不重要。教师和学生在检索和使用信息时,可以方便快捷地检索到所需信息,无需像传统图书馆那样,必须先获得整个文献然后从中选取所需信息。所以,信息资源数字化数据是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物质”基础,也是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基本特征。
2、传递、存取网络化,资源共享化: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并不局限于单一馆馆藏的限制,利用互联网,通过中小学数字图书馆信息网络提供的广泛的用户接口,利用计算机终端友好的人机界面,就可以随时随地地访问数字图书馆有组织的信息资源。也就是说,数字图书馆可以为广大教师学生提供高速跨库连接信息存取服务,综合性地开发利用本校和外校的馆藏,以及其他网上资源,使用户所查询的知识资料等更具广泛性,提高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利用性。
3、操作电脑化: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各项业务流程采用计算机技术管理,信息资源全部数字化,在信息存储形式、信息组织形式、信息处理和输出方式、服务方式、信息传递速度等方面发生了变化,大大提高了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二、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必要性
2003年5月1日,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新的《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明确指出:“中小学图书馆(室)的现代化是中小学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各地要将中小学图书馆(室)的信息化建设作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加强数字图书馆和图书资源中心的建设。”该规程进一步推动了国内中小学领域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发展进程,同时可以看出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建立与建设已是一股不可抗拒的潮流。目前,中小学正有序推进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也得到推广和实施,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及科研面临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挑战,多媒体、网络等新技术手段取代了“黑板+粉笔”的传统授课模式。对于学生的培养,则更注重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由此来看,单一的图书馆馆藏信息服务已不能满足教师与学生在面临的种种挑战与转变时的要求,他们迫切需要内容新颖全面、类型完整、形式多样、来源广泛的信息。因此,建设学校数字图书馆,使图书馆馆藏资源数字化,初步实行图书馆数字化馆藏的自动化借阅,并以数字图书馆网站服务的方式,实行自动化借阅和数字化电子化服务模式,并依托数字图书馆网站这一平台建立学校教科研网站、新课程教学网站等,通过相关网站为师生提供更多更全面的辅助教学、资源型学习、兴趣学习、互动学习等数据信息,是当前中小学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三、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地区发展不平衡。众所周知,在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建设中起步较早,并取得一定成效的都是经济条件较好的沿海省份,或是这些省份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和大中城市。内地省份和沿海省份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地区的中小学,由于缺乏经费投入和办学观念的落后,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建设相对滞后,有的甚至还是一片空白。
2、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优势没有得以很好的发挥。在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大部分学校都很重视硬件建设,强调硬件设施的采购配置,而往往忽略软件的适用性和人机友好的重要性,不关心本校师生的信息水平及使用率。在数字馆藏方面,重视拥有海量的知识资源,而忽视资源的使用效益,有的甚至建而不用,那么也就失去了建设数字图书馆的意义了。
3、管理人员结构不合理。建设中小学数字图书馆不仅需要一批懂图书管理知识、懂网络、懂计算机技术的人才,更需要一批懂教育、教学,尤其是懂中小学教育、教学的人才,才能发挥中小学数字图书馆辅助教学的功能。尽管大部分学校都引进了图书馆的专业人才,但现有馆员队伍缺乏系统的、有计划的在职学习和培训,馆员的业务水平难以有质的提高,知识结构和观念往往跟不上形势的发展。正是这些因素,造成了中小学数字图书馆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四、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几点实施对策
1、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积极直接参与建设
数字图书馆发展的不平衡,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和各级教育部门,尤其是市县一级的政府和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并进行积极引导、统筹规划,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网络平台等方式对一些先进的资源信息进行共享,如可以由教育部门建立“中小学数字图书馆镜像站”以供系统内的学校共同使用。这样,能进一步促进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平衡发展,同时缩少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的教学条件、教学资源的差距。
2、学校自身应高度重视,慎重决策
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都应深刻认识到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作用和意义,认识到数字图书馆不但体现了一所学校教学和科研的综合实力,而且还可以推动学校教学和科研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而在选择建设方式的时候,学校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适合于自己的建设方式,目前比较主流的方式是购买数字图书数据库和使用互联网在线图书馆这两种方式,学校应结合实际,慎重决策,不应盲目跟风和攀比,真正做到为使用、为效益而建。
3、多学科携手合作,规范信息标准。
目前数字图书馆标准研究滞后,而且是各自为战,没有形成多学科联合的局面,而开发商由于片面追求电子资源的数量,不重视质量,有许多电子资源信息内容陈旧杂乱,质量较差,这对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是十分不利的。因此,我们应该提倡多学科的联合协作,开发商与图书馆横向联系,互为补充,从网络技术与图书馆技术、情报技术等方面规范信息的标准,以保证数字资源的最佳质量。
4、加强对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利用的教育工作
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重建轻用”,甚至“建而不用”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这分别有其主客观的原因:数字图书馆不但要求馆员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对用户的整体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用户主要是中小学生和教师,很多学生尤其是小学学生还没有在网络环境下阅读的习惯和未能自如地在网络环境下获取所需的信息知识。这样的用户环境需要定期开展用户教育和培训,通过开设文献检索课,举办数字图书馆知识讲座等方式进行数字图书馆的使用宣传,促使广大师生养成使用数字图书馆的习惯和掌握使用数字图书馆的技能。
5、加强培训,提高数字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需要馆员更多的创造性劳动,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而不只是简单的体力劳动。这就需要提高馆员素质,使馆员掌握基本信息技术和现代图书馆管理技能。对现有的工作人员要抓好在职培训,通过各种途径的学习,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及适应新工作的能力,同时挖掘和培养那些工作热情高、基础知识扎实、进取心强的馆内职工。此外亦可积极引进外部人才,特别是本馆缺乏的人才,以改善图书馆队伍的知识结构,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总之,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定位和建设策略是新形势下学校面临的重要课题,对推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高效实施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贾金花. 漫话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建设〔J〕 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2005(2)
〔2〕周卫文. 我国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 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2009(6)
〔3〕吴英平. 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定位与建设〔J〕 征文选刊. 2010(1)
〔4〕邹荣,荣曼生. 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建设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J〕 图书馆建设. 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