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佛山市教育局 > 佛山市教育装备网 > 图书馆工作 > 图书工作交流

数字图书馆在教育教学中的功效

发布者:佛山市教育局电教站发布时间:2012-04-12 10:24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中学附属初中   李就开
 
 
摘  要:21世纪是数字图书馆建设、运行、发展的年代。数字图书馆的出现,对普通人意味着“阅读的革命”,对教育教学来说,它是一个巨大的教育资源库,同时也是一个学习环境,通过数字图书馆进行个性化、主动、开放的学习。它既可以增加学习者的数量,也可以改善教育质量,对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 教育教学 资源共享
 
    21世纪是科技技术高速发展,信息爆炸的时代,原有的各种物理载体所存储和传输的信息,正在逐步数字化。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高密度存贮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传统图书馆也正向数字化转变。“数字图书馆”这一新概念、新模式因此应运而生,并被视为21世纪信息产业主要的发展方向之一。
    “数字图书馆”一词由英文Digital Library翻译而来,从宏观来说是用数字技术处理和存储各种图文并茂文献的图书馆,实质上它是一种多媒体制作的分布式信息系统,把各种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用数字技术存贮,以跨越区域面向对象的网络查询和传播的一个大型信息系统。
    由于基础教育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国内中小学校的校园网如雨后春笋般越建越多,而在硬件和软件的基础建设完毕以后,以数字图书馆为代表的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便成了这些学校“数字化校园”、信息化建设所面临的首要任务。一项对于全国6000多所学校的调查显示,90%以上的学校认为有必要建立“数字图书馆”。而国内教育领域的专家也普遍认为,“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将会成为教育信息化的新热点,并将进一步发展成为中小学校未来的“信息资源中心”和“知识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中小学图书馆宣言》中也指出:“中小学图书馆是保证学校对青少年和儿童进行卓有成效的教育的一项必不可少的事业……一所出色的图书馆是保证学校取得教育成就的基本条件。”传统图书馆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已经人所共知,数字图书馆必将把这种功效延伸和扩展,掀起“阅读的革命”。
 
一、数字图书馆为信息资源的共享和跨越时间、空间、地域的查询提供基础,扩大师生的阅读空间。
    在传统图书馆的阅读中,信息和知识的传播完全依赖于物质载体——书籍,一本书中的信息知识不能同时被多个读者共享,甚至有出现想借的书被别人借走的情况。另外,读者必须到图书馆借取书籍,才能获得其中的信息和知识。这种传统的知识和信息的传递方式,很大限度地制约了图书馆资源应用的作用,不利于知识的传播。而数字图书馆的建立,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使图书资源得到充分共享,使图书馆变成一个不受时空限制的阅览场所,真正成为全校师生可以共同开发挖掘的“宝藏资源”。同时,通过遍布校园各个角落的信息点,师生可以很方便地连入数字图书馆,进行馆藏信息的查询,并且马上可以得到数字化的全文信息,方便地进行浏览、查找、复制和编辑,真正实现了纸质图书无法达到的精确到字的全文检索功能,改变了传统图书馆使用不便、查阅困难的面貌,使数字图书馆作为高效率学习工具的意义更为突出。
二、数字图书馆可以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上载和共享,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和延伸。
    数字图书馆采用的是开放式的资源建设,师生不但可以检索和利用现有的数字馆藏资源,而且可以自由地将教学活动中所产生的知识和成果整理成文献,上传到数字图书馆系统中,同时也可以把教学中的课件、试题、练习等制作成一个库,上传到系统中,从而实现资源的共建、共知和共享。师生还可以通过数字图书馆的系统充分利用课堂以外的时间,完成课前、课后的准备工作。知识的范围由课堂、课本的局限,延伸到了各个领域、各门学科;学习的课堂也延伸到了课余的任何时间、空间领域,改变了传统教学场地的单一性、授课方式的被动性、学生学习兴趣的压抑性,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对于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对数字图书馆的正确利用,不但为学生提供了极为丰富的信息,扩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扩展了学生的视野,也改变了学生的交流方式,使学生从封闭的师生小圈子走向无班级、无年级的开放式学习空间。最主要的是,数字图书馆已对资源进行了甄别,可避免学生受到不良信息的伤害,为学生创设安全文明的学习环境。
三、数字图书馆是提供个性化信息和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一个重要工具,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和知识创新战略的有力信息保障。
    新课改方案的核心在于素质教育,目的就是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更好地提高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在传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注重课堂教学的效果,对学生多半采取灌输型教育,忽视了他们自我教育、自我吸收能力的培养,因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师已经意识到,仅仅依靠课堂上的40分钟教学,已远远不能满足课堂教学的要求。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21世纪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不会独立获取新知识、新信息的学生,将来就无法面对信息激增的社会,必将被社会淘汰。而数字图书馆在“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和开拓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学生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才能更持久。
    另外,数字图书馆可以提供非常鲜明的个性化服务功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学习途径、方式;可以通过数字馆所管理的资源,自己动手选择某个感兴趣的领域准备一份报告;可以建立“个人虚拟图书馆”,分门别类地管理“自己的”数字图书,撰写读书笔记,管理个人通讯录等,将来还可以利用相关信息自动提取和摘要功能,自动从浩瀚的信息中创建自己的主题信息库……当然这些都要依靠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但是数字图书馆的未来还是十分让人期待的。
四、数字图书馆有助于开展远程教学。
    随着信息环境的演变,信息转换、知识创新对人的素质提供更高的要求。传统教育传授的内容、技能和方式已无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新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应包括能力和技能的发展,可以考虑在图书馆设网上教室,把各种以文字教材原文为主的自由文体、多媒体合成的超文本做成网上参考文献,为远程教育提供教材扩充和资源链接,方便不同时间、地区的学生进行远程教育学习,把数字图书馆变成人们学习的第二课堂。
五、数字图书馆有助于减少教育资金的投入,节约教育成本。
    现今社会各类物价上涨,印刷书籍的价格也在不断飙升。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图书馆的彭绍平馆长算过一笔经济账:“购买一本纸质图书要花十几甚至几十元,而一本电子图书最多不过几元。”花同样的经费购买到更多的书籍,这是很多图书馆青睐数字化图书、数据库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数字图书馆也可以降低传统图书馆在增加馆藏资源时,对场地、管理和养护各方面的要求,降低了购置成本和运营成本,并大幅度提高了图书馆的使用率和满意度。因此,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转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建设数字图书馆不但是信息网络时代提出的新课题,也是学校教育发展的新要求。随着人们对数字图书馆需求的不断增加,数字图书馆将在未来的教育教学中开出更绚丽的花朵。
 
 
 
参考文献:
1、李东来.我国数字化图书馆研究论文综述[J].图书馆学刊,1999(4).
2、崔晓西.从信息角度看我校的可持续发展(J).文献信息论坛,2000(1).
3、肖桂玲.公共图书馆应成为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阵地[J].理论观察,2004(2).
4、倪鸣.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应用平台浅析.中国教育和研究计算机网.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