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新课程的实施,乘创建教育强区的东风,公立学校经过近几年的大刀阔斧的调整,撤并了原分布在各个地方的麻雀学校,各镇(街道)、经济(区)扩建和新建了一批学校,有效地整合了有限的教育资源,给我区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2006年,学校调整为全区小学44所,中学18所,在校学生为74000人,通过调整布局,各学校积极筹集资金,不断充实设备,适应教育现代化发展需要,不断提升设备档次、设置和建设好各类功能室、实验室,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打造良好的工作平台。
在推进教育现代化,加强学校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方面,我们主要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实验室建设方面
至2006年初,我区现有常规教学仪器总值850万元,实验室192间、总面积15605㎡,仪器室149间、7036㎡。实验管理人员163人。
教育装备是一项基础工程,实验室工作具有不可替代性,做好实验室工作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实验室必须不断增加和更新仪器并向学生开放,为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提供可靠的物质条件。所以,实验是落实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理科课程改革的重要资源。因此,建设足够的、高标准的实验教学基地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检查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健康心理素质的前提。
1、政府主渠道投资,推进实验室建设
我区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渠道,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区委、区政府决定,从2002年起,区镇两级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每年必须有所提高,确保财政性教育投入逐年增长。三年来,我区教育经费总投入11.3亿元,其中财政预算教育经费投入为9亿多元(新建学校8所,扩建改造学校15所),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有力地保障了教育的快速发展,为我区的实验场室的建设和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高中全部按国家级示范性高中标准建设。其他新建的初中和小学的实验室也按新的标准建设,而且标准也较高,撤并学校在扩容的情况下实验场室也同步进行了扩容,使所有学校的实验场室的标准有了一定的提高。我区在实验室建设方面采取了新校统一规划,同步高标准完成,撤并学校扩班扩实验室同步完成的策略。资金主要以各级政府投入。通过近段时间的教育资源整合,学校的撤并使我区的实验场室的建设有了一个飞跃。
2、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实验室装备水平
科学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工程。2003年,区政府制订了《关于加快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决定》和《关于2003年农村中小学教育结构布局调整和经费补给实施方案》两个文件,从政策和资金上确保了全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总体规划的实施。在创建教育强区和等级学校的推动下,全区共有36所中小学申报省、市、区一级学校,并通过评估验收,撤并了农村中小学55所。大部分学校在新建和撤并中小学的同时把实验室、功能室、校园网等装备设施所需的资金纳入到预算。保障了装备场室所需的资金,使装备场室的设备设施和新建、撤并扩建的学校同时启用,实验场室的设备设施和常规仪器的标准有了较大的提高。高中实验室和常规仪器达标率达100%。新建的几所高中实验室、常规仪器达标率也达100%,而且实验室等功能室都装有电教平台。在实验室内部建设方面,除严格执行原有配备标准外,有计划地加装电教平台,向多功能实验室过渡,使之成为多学科共享型实验室,以满足新课程实验教学的要求。
初中实验室达标率为97%,仪器达标率为95%以上。小学达标率为95%,仪器达标率为90%。总体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自从我区2002年开始将教学仪器的采购权下放到教办和学校后,教办和学校都每年订好仪器的订购计划,多种渠道筹集资金,逐年添加和更新所需的教学仪器,大部分学校还每年划出专款用于仪器的购置,以逐步满足新课程仪器的变更和增加的需要,使我区的教学仪器配置快步按部颁标准配齐。
3、提高认识,加强实验员队伍建设
实验员队伍的思想业务素质的逐步提高,为实验教学创造了有利条件。
实验员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普遍得到领导的关心,较好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稳定了实验员队伍,涌现了一些兢兢业业,埋头苦干,刻苦钻研业务技术的骨干。如直属学校的高中、初中、小学以及西南地区一中、六中、龙坡、乐平、大塘等中小学的实验员。
学校领导重视与关怀实验员。很多主管学校领导经常过问,热情支持他们的工作,很好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发挥了他们的创造精神。在实验员人手紧缺的情况下,使学校实验仪器室得到有效的管理,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实验环境,而且还大力协助科
大部分中学的领导十分理解和体谅实验员的工作,他们认为,实验员工作不是简单的劳动,技术含量较高,也比较辛苦,因此,就力所能及适当地给予他们生活福利上的照顾,增发一定的补贴,作为鼓励。
认真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切实把实验员列入教学人员归口管理,与教师享受同等的待遇,让各镇街和学校都能这样做。这对稳定实验员队伍,提高管理水平至关重要。
为提高实验人员的业务和管理水平,很多镇街教办定期组织实验教学公开课,教研室也不定期举办实验教学课比赛,交流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的管理经验。
4、实验室和功能室规范化管理
实验室管理的状况,是一个学校管理水平高低的标志,也是实验教师责任感与事业心的强弱以及业务水平、组织才能高低的重要标志。
提高仪器设备和实验室的利用出发,实现实验室资源共享,实验人员的技术专长和工作积极性的提高,都要求实验室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管理上水平。
因此,学校普遍建立了总帐、明细帐,低值易耗品帐,做到物物有帐,帐帐相符,帐物相符,并严格履行教学仪器的借还手续和报废破损及赔偿制度。
我们通过加大检查和指导的力度,加强对各学校功能室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要求做到制度健全、规划上墙,分类建账,账物相符;做到柜有标卡,物有标签,分类编号,摆放有序,清洁整齐,取用方便,借还有据,能做到定期检查保养,仪器损坏及时维修;仪器说明书分科分类整理装订成册存放,查阅方便,提高了仪器的完好率。对可能发生触电、着火、爆炸、割伤、烧伤和失窃等不安全因素,实验教师要高度警惕、学习和掌握伤害急救常识,把隐患消除在实验之前。化学危险品,实行专柜双人双锁保管,严格操作规程,领导签批,限量发放,及时回收逐步登记。同时,从各校实际出发逐步完善语言、劳技、计算机等专用功能室、图书室的建设,以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
二、实验教学方面
实验教学是一种特定条件下的教学活动,通过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接触、使用各种仪器和工具的机会,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实践精神具有重要作用,更是形成知识、培养科学素养不可缺小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学态度的重要表现。它的实践性、真实性是无可替代的,它能帮助学生形成概念和加深对概念、理论的理解。因此,加强和改进实验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平时教学中,我们要求各科
三、存在问题和对策
1、主要存在问题
① 有些学校近年来对信息技术教育设备的投入加大,忽视了实验室建设与常规教学仪器装备工作,资金投入明显偏小。
② 实验员待遇、归属未得到根本性解决,关系未理顺的情况仍然存在,影响积极性和队伍的相对稳定。
③ 实验员编制指标的落实不到位,某种程度反映了部分校长对实验室建设不够重视。而人手不足则形成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瓶颈”,造成仪器使用率和完好率无法达标。
④ 实验室由于种种原因被占用,分组实验受到严重制约。
⑤ 实验室建设和实验课有偏科思想存在。初中的生物科、小学的自然科的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普遍不受重视。
2、对策
⑴ 按标准配足常规教学仪器是正常开展实验教学的基本保证,教育行政领导必须重视,必须在短期内完成配备任务,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新形势,要加大对实验室功能室等教学设施和设备的投入。
⑵ 学校撤并完毕,各镇(街道)应进行一次仪器调整,由科教办牵头,全面检查库存仪器,校间调剂余缺,并且做好补充订购计划,及时订购。各科教办、学校要严格把好订购和仪器的质量关。
⑶ 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出台有关文件解决实验员的待遇、归属、职称评定等问题。实验员短缺而又一时难以配足专职人员的,应选派条件好的科任教师充实并兼职管理员队伍。
⑷ 尽快实施中考加试理、化、生实验操作考核,以解决初中实验教学偏科问题。研究、解决小学自然实验受忽视的问题。
标准的建设,完善的配备,科学的管理,规范的运作,才能使我区的实验室工作持续快速发展,积极推动了素质教育广泛深入的开展,为我区的教育教学现代化涂上鲜亮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