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佛山市教育局 > 佛山市教育装备网 > 装备研究

浅谈讨论式教学法在生物学教学中的运用

发布者:佛山市教育局电教站发布时间:2009-04-22 10:30
 
浅谈讨论式教学法在生物学教学中的运用
 
龙门县永汉中学      王燕文
 
随着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给我们学校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面对这一新课程的探索与实践,是摆在我们师生面前的一大课题,因此,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会碰到不少困难,但是为了完成这光荣的历史使命,我们大家应该同心协力,迎难而上,勇于开拓,把课程改革推向一个新的高潮,走出一片新天地。课程改革以课程标准为准则,以新教材为载体进行实践,它倡导教师要改进教法,学生要转变学习方式,由单一接受式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在此,笔者结合近两年的课程改革的实践,谈谈现在教授新教材较常用到的一种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法。
一、什么是讨论式教学法
讨论式教学法就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问题为中心,以课堂讨论为主要形式,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进行自我教育的一种教学方式。其教学模式是: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展开讨论→选出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发言。其过程蕴含着知、情、意、行四个相互联系的要素,因而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供了条件;为学生施展才能提供了机会;为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二、讨论式教学法的特点
讨论式教学法跟其它的教学方法一样,有它自己的特点,笔者认为它体现了以下的特点:
1、学生主体性
讨论式教学法主要是通过教师组织并由学生讨论、发言,所以在课堂上大部分时间由学生掌握,它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即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2、多元互动性
讨论式教学法打破了讲授法的二元互动格局,使之转化为多元互动,即师生、生生互动的格局。每个学生都可与教师或其他同学一起讨论探究,质疑问难,都可在探讨中进行感悟、作出判断、调整自己的思维并得出自己的结论,从而形成多元互动的活泼局面,因此,讨论式教学法体现了多元互动性。
3、开放性
讨论式教学法体现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讨论问题的开放:讨论的问题可由老师提出或是教材中的讨论题,也可由学生提出,或者由师生共同提出。(2)讨论过程的开放:讨论过程是动态的过程,它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讨论教学法应以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堂需要作为调整课堂活动过程的基本依据。课堂活动过程是可变流程,有“节外生枝”乃属正常。但教师应掌握方向,使讨论始终纳入正确的轨道。在讨论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确定学生发展的目标,引导学生发展。(3)讨论题答案的开放,由于各个学生看问题的角度和他本人经历的不同,可以得出不同的答案,体现了答案的开放,这跟以前唯一答案的教学很不相同,因此,讨论式教学法体现了开放性。
      4、适用性
讨论式教学法不但适用于生物科(包括各年级、各章节的生物学内容),而且其它的学科同样适用。例如:苏教版新教材中的探究性实验和专题讨论等,都常常运用讨论式教学法实施教学,因此,讨论式教学法具有适用性。
三、讨论式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笔者以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的《我们身边的生物学》一课为例来说明。
1、课前准备
(1)组建讨论小组。讨论小组人数一般以4~6人为宜,小组组建的原则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各小组都要选出小组长,可轮流担任,这样各小组成员都能得到锻炼的机会。小组长负责分工、评价各成员的表现和归纳总结发言等。
(2)确定课堂讨论的问题
确定课堂讨论的问题,是运用讨论式教学法的关键,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重要一点就是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讨论条件,激发学生讨论的情势和心理。苏教版新教材中有相当多要求运用讨论式教学法来教学的内容,教材中已有讨论的问题及指导,如:在《我们身边的生物学》一课中就有2个讨论题:①人类生活与生物学的关系?②袁隆平院士培育的杂交水稻对社会的贡献。但教师在备课仍要认真思考是否适合我的学生,是否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是否要教师自己重新确定或增加讨论题,如:在学习《我们身边的生物学》这一课时,我增加两个讨论题:①人类生活与生物的关系?②袁隆平院士研究杂交水稻的过程对你有何启发?先组织学生讨论“人类生活与生物的关系”的问题后,学生再讨论“人类生活与生物学的关系”时,就不容易出现把生物与生物学的概念相混淆的情况。同样经过袁隆平院士研究杂交水稻的过程对你有何启发的问题讨论后,经实践证明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确立的讨论题是否合适,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去考虑:①问题是否能紧扣教材内容,有利于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②问题是否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即经过学生努力后是否能够得到解决,否则,教师要加以调整。
(3)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精心写好教案,如:怎样导入新课?怎样组织学生讨论?怎样引导学生?讨论题的答案是怎样的?等等,都要认真思考,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就能从容不迫地处理“突发事件”。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