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佛山市教育局 > 佛山市教育装备网 > 装备研究

寻找科学之门的钥匙

发布者:佛山市教育局电教站发布时间:2011-04-14 17:30
顺德区容桂上佳市小学  文凤仙
  什么是科学呢?如果问小学生这样一个问题,他们会说,发明一种新东西,这就是科学。这只是他们对科学的一种狭窄的了解,没有深入理解科学这一概念。作为老师的我们就要帮助学生寻找出打开科学之门的钥匙,帮他们走进科学大道
  在《科学》一书中说到:科学就是把任何被研究的对象,进行无限放大跟无限缩小,在无限放大跟缩小的过程中,找到接近100%的完美理论,得出价值,做出贡献。
  科学教学用书提到“三年级科学是一套启蒙教材,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通过学习它能知道与身边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基本方法,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满怀兴致地去学习,那么他的拓展能力和创新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就可以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学习科学的开始必须要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1、提问设疑式,激起兴趣提问能让学生能够思考,设疑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打开科学书之前,我就向学生提问“什么是科学?你对科学有多少的了解?”让学生各抒己见的去发表自己对科学的见解让他们能大胆、大方、大声去发言。在回答的过程中,不容易发现学生对科学了解就是发明火箭、人造卫星等等。学生们不知道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是有科学的。
  以提问进入课题,再设疑引起兴趣。“夏天的时候我们吃冰激凌的时候,你发现没有,冰激凌外面会有一层的白色薄雾,你能解析这种现象?纸锅也能烧水吗?”以提问设疑的方式让学生去思考,去领会其实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科学它不只是单单是发明东西,它是通过研究我们身边的小事情开始的。
  2、课外探索,主动学习
  三年级科学就是研究身边的自然科学。科学课堂不只是限制在课室,它也可以发展到课外教学。在第一课时《寻找生命》认识生物与非生物的时候,我在课堂上就提出了一个问题,生物与非生物概念的理解与区别。让学生带着问题到课室外面找一找,并做好记录。最后在学生在操场上集中做一个汇报,在学生提出树木、花草、小鸟等是生物,让学生思考生物有什么特征,说的石头、烟头、铁皮等是非生物是让他们说出它们与生物有什么区别。在《红番茄》教学中,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就是了解植物的构成,而课本是以番茄树为课题,学生对番茄的果实了解,但对他的树形都不清楚。因此我先让学生拿着画纸画笔先把一棵树画出来,再回到教室,根据常见的树来对《红番茄》进行教学。通过在课外画画让学生对树有一定的认识再回到课堂上,一棵树有神组成。有学生汇报树有树根、树干、树叶、花,果实、种子等6大部分组成。在课外认识中,学生的知识结构就在观察中慢慢形成。从而引导学生把知识迁移到番茄也是一种常见的植物,也是有这几部分,再来就让学生局部认识叶子,花、果实与种子各部分。
  课外教学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形成概念。
  3、引起好奇,学会观察
  飞机、蒸汽机、电灯等等是怎么发明的呢?其实世界上所有的发明都是有好奇心引起,莱特兄弟看着爸爸买给他们的玩具为什么会飞呢?我们为什么不会飞呢?蒸汽机的发明就是瓦特在煮饭煲水的时候看着锅盖被蒸汽顶起,这是为什么呢?所有的发明者都是被生活中的一些微小的现象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在不断的反复观察,研究,最后发现这些现象的发展规律,进而发明东西。
  因此,要培养未来的科学家,必须要激起学生对生活中微小的现象的好奇心,接着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观察是学习科学的一种重要途径。在教育《红番茄》一课中,让学生在之前认识各种各样的叶子时,有学生收集不同的树叶,在课堂上小组的观察比较各种树叶有什么不同和相同之处。在定性观察中让学生比较出不同的树叶有不同的形状,大小,颜色都不用,但是他们都有叶柄、叶脉组成。在观察中学生知道在大自然中,每种事物都有它特点,从它们的特征来与其它事物区别出来。
  4、动手实践,知识形成
  真理都是前人通过不断地实践才得出来的。在科学课堂上如果单纯地老师讲,学生听。这样的真理,学生只是知道,但是不能理解。实践操作是思维的起点,认知的来源,也是认识事物的开端。要使学生能够真正的对科学有兴趣,那么科学课堂上必须合理安排实践活动。
  在《清清的水》一课教学中,教到“往水里加点 东西”让学生把准备好的糖、油、墨水和小石子分别加到水里,搅拌,观察会出现什么现象?在实验过后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汇报。学生在经过实验后他们就会发现糖放进水中搅拌后就会消失,墨水放进水里就会把水变黑,油就浮在水面,石头就沉在水底。在得出这样的结果后,我就引导学生为什么会发现这些现象呢?让学生再小组讨论这些现象。向学生提出讨论题,以引导他们进行抽象思维,利用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的学习,在做实验中必须要仔细观察,也做到一个取长补短的作用。学生讨论完了,让学生做一个总结——如果一种物质像糖和盐一样,可以均匀地分散在水中,就说它在水中溶解了。再让学生在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有那些物质可以溶于水中的。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的事物,告诉学生在平时多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其实我们身边到处都有科学。
  三年级科学是关于一些浅显的科学,从简单的科学出发,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学会提问,学会设疑,学会试验,学会利用真理,逐步养成科学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让学生在科学课中,渐渐地爱上科学。
  只有在学生学习科学的时候,老师从旁协助他们,协助他们找出科学之门的钥匙,他们才能真正的身心投入到科学之中,为以后钻研科学培养出浓厚的兴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