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农村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青腰中学 何剑玲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生物实验不仅是使学生获取生物知识、认识生物规律、形成生物概念、提高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此过程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其它学科所不能替代的。因此,我们必须立足生物实验这个基础,努力构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大厦",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 变演示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演示实验一般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仅仅是旁观者,没有直接参与,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实验班109班教学时把一些演示实验变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如“呼吸作用”一节中“种子在呼吸作用中释放二氧化碳”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大部分学生按照课本上的装置及方法,完成了实验,验证了萌发的种子在呼吸时使澄清的石灰水变得浑浊了,但由于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因此我就提示能否用学生已知道的二氧化碳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来探究,于是学生积极思考后,109班李泽宇等同学首先想到用吹气的方法通过比较,自然地理解了种子呼吸时,放出了与人呼出的气体中一样的成分,即二氧化碳,而在普通班,我仍旧采用演示实验,效果大不一样,多数同学不能理解种子萌发产生二氧化碳
(二) 改进生物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了启发学生创新思维,使教学更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将实验课教学模式加以发改动,例如:在“观察叶片的下表皮实验中”书上用的是蚕豆叶片,不易撕取,我就先把操作要领讲给学生,让学生选择更适合本实验的蔬菜叶子,同时,我就把事先准备好的多种蔬菜拿给他们,学生一致认为韭菜和菠菜最适合,果然用韭菜撕取表皮更容易,而且实验效果也很好。
例如。在“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实验中,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征,让学生分析空气中是否有二氧化碳?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人呼出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哪一个含量高?通过实验加以说明,让学生自由分组设计实验,经过谈论,109班王志华同学这一组设计的实验过程比较合理,有创新意识,具体过程是:用甲、乙、丙三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甲做对照,向乙试管中用注射器注入空气5秒钟,再用吸管向丙试管中吹气5秒钟,然后分别与甲试管做比较,通过实验结果,学生很快总结出了结论,同时我又因势利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将甲试管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浑浊吗?应该怎样存放?实验班109班有少数学生进行了实验,并提出了存放方法。
(三) 引导学生做好探究实验
生物新教材增加了探究性实验,能有力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机会深入地思考一些问题,并为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路和方案,通过实验找到足够的证据来检验自己的想法,如在做“光对鼠的生活有影响吗?”109班李巧娇同学把玻璃板换成了透明的薄膜,这一创新不仅取得了相同的实验结果,也使实验材料廉价易得。如《探究种子的萌发的外界条件》,《探究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等都给学生提供参考的实验方案,使学生对探究实验有了一定的认识后,再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调动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动手做实验,实验班109班学生对这两个实验提出了两种可行性方案,并且验证了结果
(四) 课内外结合,拓展创新空间
除了课堂实验教学外,对实验班109班积极开展了校外 ,课外观察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书本知识。
如⑴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校园,认识校内动植物,认识学校内每种植物的叶脉类型,叶的类型,叶序类型
⑵在讲植物的繁殖时,指导学生进行了植物栽培,练习了扦插与嫁接两项无性繁殖技术。
⑶在青蛙的繁殖季节,捉些小蝌蚪带进教室,观察它的身体变化,从而了解它的发育史,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青蛙的变态发育。
这些措施,不仅能够培养操作技能,还能增强学生对生物的浓厚兴趣,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又通过实践丰富了课堂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只有积极开展课外,校外活动,才能弥补学校教学的不足,从而有力的说明了在进行实验创新教育的同时,学生能更好的掌握所教的知识,并且能运用到实践中。
五、打破定势,培养创新能力
以往做实验,都是教师先讲实验,把实验要求,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实验注意事项一应俱全地讲给学生,还怕学生出问题,但通过实验班与普通班实验效果的对比,我们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如《制作临时装片和观察植物细胞结构》的实验,让学生根据实验题目准备实验材料,例如:李巧娇同学用洋葱作为实验材料,她先取了一片洋葱外面较薄的老叶直接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叶片的结构是由许多细小的不同形状的细胞构成,接着她将洋葱鳞片的内表面,外表面、叶肉分别做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它们不同的形状,不同的排列方式,并把这些不同的细胞都认真的画了下来,还追问这样学生并不照本宣科、而是在掌握了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身边的材料创造性地进行实验,不但能顺利地完成了任务,还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通过生物实验,不但要达到教材对每一个实验提出的实验目的,进行常规的验证性的实验教育;还要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素养,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分组实验、课堂演示实验、课外小实验以及日常生活中生物现象的严密观察和勤于思考,培养学生主动研究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性的发现、思考和解决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