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区养正西山学校 喻洁
科学课——老师学生口中的“豆芽科”,比不上语数英等考试科目,又没有音乐、美术、体育那样可以让学生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娱乐世界中,因此小学科学课遭遇了太多的尴尬局面。各个学校对该科的投入都不大,实验器材缺乏、没有专职老师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这个课程的发展和进步。记得一次会议上有人提出,凡是能胜任科学课的老师都是全才,这句话让我记忆犹新。翻开小学3年级到6年级的课本,一眼能看出科学课涉及大量的初中地理、物理、生物、天文,甚至小部分的化学。可初中的这几科不是简单的豆芽科,只要在小学科学上提高兴趣,才能为初中的教学做好准备。
一、“豆芽科”的尴尬
其实每次我自己去上课,学生们都非常开心,可他们并未想到为准备一次实验课,科学老师要付出比其它老师多2倍的时间和精力。在一次教研会上某学校老师提到:他是兼职老师,任教5年级数学,可根本无精力来关注这个科目。原因是学校实验室器材不够,需要学校买,可每节课至少20元的材料费,一个年级7个班算下来也是140元,这仅仅是一周最少的费用,时间长了,为节约成本来看,学校自然而然也就让老师能省则省了,导致这个课根本无法开展。同时学校缺少实验员,每班做完实验他都需要清理实验室,一周就是10多次,这个根本让他这样的兼职老师根本无法胜任这样的工作量。因此他们学校的兼职老师也是能不做实验就不做实验,这种情况下,许多课就被课件所替代,缺乏科学内涵,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其实这样的尴尬不只是一个学校存在,大多数的学校都有为这项无所谓的费用和劳动量所发愁。同样各学校教师队伍的良莠不齐,每次的教研活动大部分学校的老师都是去“滥竽充数”,回去以后也没有对上级领导传达会议内容。一位科学老师指出,反正开会就是来听,听完就算,领导都不重视,我们这些小老师有什么好重视的。虽然这样的话有点刺耳可深层次说明了这个科目在学校,甚至家长眼中都是可有可无。
另外师资力量的缺乏导致了这个科目的滞后。因为基本上都是兼职老师,可完全达不到专职老师的水平和知识结构要求。一个优秀的科学老师所具备的知识要涉及物理、生物、化学、地理等。可学校的老师都是专职着主科却被拉去上科学,他们可能清楚多少学科的知识呢?看我们的科学教材,里面的实验内容是完全没有一个结论的,全靠老师要有丰富的各科知识才能给学生解答清楚他们提出的五花八门的问题。
什么样的知识储备才够用,因为很多知识和技能都需要不断扩展和提高,兼职教师在短时间内很难适应适应这样“五花八门”的课程,在这里面科学与物理关系联系的更加紧密,一些好点的学校也就使用了物理老师来兼职科学老师,可还有部分学校甚至是无法胜任数学、语文老师来教科学。我听过几个学校科学的公开课,这些老师都有着很高的课堂驾驭能力,可在知识能力方面似乎欠缺了很多,并且对许多的知识点也只能照本宣科而已,很难达到拓展学生思维的目的。简单的一句话,老师自己都弄不懂,怎么讲?
二、与初中科目的紧密联系,让它变的如此重要
把科学书从3年级翻到6年级里面涉及初中各个学科(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的内容。长久以来我国课程理论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相关课程衔接的研究和实践明显不足,缺乏从学生发展角度对中小学课程如何衔接的具体研究。
目前小学的科学教材倡导的探究式学习的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放在了突出的位置。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目的是能培养出学生在初中的实验动手和思维探索能力。
在小学阶段的重点是培养观察能力、描述能力、根据观察结果进行解释说明的表达能力,强调科学探究的经验,但不必过分强调科学术语的使用、科学结论和信息的记忆。小学中年级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主要是系统的观察,对常见物体的观察,以测量为基础、对物体及其属性的检验和定性描述(物体的性质、当物质相互作用时所发生的变化等),进行分组和分类的活动,学会采用简单的仪器和工具收集数据,记录观察结果和测量结果,并以口头方式、图示方式或书面方式报告和交流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如可以让学生记录各种动物运动的不同特点等等,高年级的学生可以设计和完成简单的实验来探究科学问题。
在初中阶段的要求则应有所提高,如学生除了应该学会系统的观察外,还应该能够进行精确测定(定量描述),并会确定和控制变量。在初中物理的教学内容中,不仅要有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
从小学科学教材编写目的来看,科学课主要是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能知道与身边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科学知识,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基本方法,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小学3年级的课本上面已经学到“雨是如何形成的?”,小学4年级的教材上面学到“温度计的使用”“声”“光”,小学5年级的教材上面学到“电”“磁”“能量”,虽然只是浅显的基础知识,课堂也是让学生玩一玩从而让学生在玩之中走进自己的生活常识。可初中老师根本不了解小学科学教材,在初中教学中又会将这些知识简单地重复一次。可有些物理老师认为简单的实验,不需要做的实验,可问同学方才知道,其实他们根本就是“没见过”,例如:在小学3年级的教材里面已经提到,用纸锅烧水,而纸锅却不燃。同样的一个现象如果3年级已经做过这个小实验,学生对于这个有趣的现象肯定是一辈子都记得。可在我教物理时我问过我的学生却没有知道这个小实验,为了让学生真实的相信纸锅不会燃,所以我选择把这个实验演示一次,我想这样在浪费各种资源。
三、如何发挥科学的重要性
要解决好小学科学的尴尬局面,就必须发挥它的重要性。为将来的初中学科做好准备,而不是简单的将所有的任务交给初中的老师,小学老师也就是带着这些孩子玩玩而已。为中国教育的将来我们必须意识到这门学科的重要性。
1、教学应得到领导、任课教师的高度重视
首先学校领导应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在推进九年义务教育长期作用,学校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建立有自己特色的实验室,并配套相应的教学仪器和责任心强的实验教师队伍。并且专职的教师一定要配备,这样才能使得整个小学科学不是“豆芽科”。学校应不断提高实验教师的素质,创造了许多教学方法交流的学习机会,让教师不断更新知识、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改进教学方法。
2、让学生对以后的初中的各学科了解更深、兴趣更浓
由于学生对这科的学习异常专注和投入,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科学课充满着神秘感,可以激发他们的探知欲望,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将到植物时,我会让他们去学校后面的植物园找自己所熟悉的植物,认识各种植物,观察植物的特性。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了起来。在我没有做过多的提示和要求下,学生就能够十分积极地投入到课程教育中去,他们观察仔细,记录认真,描述准确,完美地完成了我的教学计划和要求。再比如,讲解磁铁的性质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在课堂上我给每组配备了两个条形磁铁,让他们自己找出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很多同学都能粗略的描述出,“靠在一起了”“感觉好像被分开了”等等不准确的说法,这时很多同学的积极性都会被调动起来,去动手实验。如果老师有做这个实验并且引导很好,相信这样的一个经历会在初中的物理学习中有深刻的印象。再比如地理,我当时拿了一个地球仪到课堂上,并让每个小组自己带一个小地球仪过来,这样在课堂上,学生的专著点就在这个地球仪上,形象思维能力也会增强很多。实验有很多,那些实验只要学生能完成,我相信在以后的初中学习中,他们会难以忘记。
四、与初中各科目衔接,合作教学
为了让初中各学科教学更加效率化,我个人认为可以考虑这几个课程教学应该衔接。这样是一个需要双方学校积极参与的教学活动,或者是需要同一教学区域内小学与初中双方的共同努力。一方面,科学课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浓厚兴趣,为学生顺利进入初中各学科学习在心理上和知识储备上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初中教师应借助小学生已经具有的初步常识来完善自己的教学。大家双赢,达到互惠互利。
作为初中物理和小学科学老师身兼两职,我才发现自己以往某些物理教学环节是如何幼稚和可笑,甚至有时把初中学生想的太过简单。比如温度计的使用时,小学4年级的科学课已经讲解很清楚了,如何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不能让温度计碰烧杯壁和烧杯底,小学生已经有对温度计使用最基本的能力了,其实在初中的物理可简单讲过,不必专门提出。可初中物理我又来详细讲解过一次,对于这个事情我觉得是在浪费学生的时间。因此我总想在小学和初中两个阶段找到影响教学衔接的因素,从而探索出一条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减小学生和教师在时间和精力上的无谓消耗。例如,3年级教材中有个课程是《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我想如果3年级的老师能够将此课上的好的话,印象让学生足够深刻的话,对于初三的浮力这个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对于初三的教师来说,浮力也不在是空洞的讲解和简单的实验了。
如果学校是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小学同处一校,对中小学课堂教学的研究有“地利”的优势,科学老师和各科老师可以在时间上也有统一进行的条件,谈谈小学和初中孩子的区别等等,其实这样也做了科学和初中各学科之间有效教学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