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佛山市教育局 > 佛山市教育装备网 > 装备研究

指导小学生利用家庭优势开展家庭探究活动

发布者:佛山市教育局电教站发布时间:2011-04-15 16:22
禅城区南庄镇溶洲小学       谢明轩
 
  [摘要]本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科学课程的开放性决定了家庭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性和成效性,论述了让学生在家庭中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时间、空间、器材和指导等都具有很多优势,以“学生进行家庭科学探究活动的基础是家长的支持和理解。学生的家庭科学探究活动成功的关键是老师在课学中的指导和评价。”为论据,论证了“利用家庭优势辅导小学生开展家庭探究活动”的做法和成效。
  [关键词] 指导  家庭优势  家庭探究活动
 
  《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实验稿)指出:作为科学课程学习主体的小学生,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科学世界时,会产生无比激情和盎然兴趣。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意愿,以开放的观念和心态,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引领他们到校园、家庭、社会、大自然中去学科学用科学。科学课程的开放性,表现在时间、空间、过程、内容、资源、结论等多方面,同时科学课在编写就已充分考虑到教学内容和探究活动的生活性,紧贴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安排教材。
  科学课程的开放性和生活性决定了家庭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性和成效性,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好学生家庭教育资源,开展小学生家庭科学探究活动的指导和评价,就能自然地整合这学校、家庭、社区教育资源。我校在通过开展家庭科学探究活动,整合这学校、家庭、社区教育资源,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方面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科学课程标准》还指出:“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更广阔天地。”孩子的科学素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除了平时在校学习时间外,家庭是孩子生活时间最长、活动空间最多的地方,让学生在家庭中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在时间、空间、器材和指导等都具有很多优势,有些优势是在课堂上无法满足学生的探索需要的。家庭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
  时间优势:“教师不要把上下课铃声作为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小学生探究科学的活动往往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安排的探究活动,相当部分要求的时间比较长,如种植物、养小动物、食物的防霉方法、各类样本的收集、天文的观察、各种制作创新活动等,课堂四十分钟只能学习一些探索的技巧、方法和设计探索计划,那么探索的实施则只能利用课余时间去完成,学生大部分的课余时间都在家中度过的,所以家庭科学探索在时间上具有课堂上无法满足的优势。
空间优势:家中的阳台、厨房及自家的菜地、花园等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所需要的场所,让学生的一个比较开放、宽敞、自由的探索空间。这里不存在难清洁、难清理、台面窄小等问题,是小学生无所顾忌地开展科学探索活动的天地。
  器材优势:因为小学科学课开展探究活动所需在器材是一些食品、玩具及生活用品等,如厨房中的各种豆类、盐油醋酱茶米面等;家电中的冰箱、电吹风等;阳台中的花盆和花卉等;生活用品中的蚊香、火柴、玻璃杯等,所以对于小学科学的探究活动所需的器材来说,家中的厨房就是个人仪器室、阳台就是个人实验室,在家中进行探究活动具有得天独厚的器材优势。
  指导优势:因为在小学科学课开展的探究活动是比较简单的,可以说是学生平时的一些玩乐、游戏或家务事,只不过是目的及过程要求不同,在探究活动的步骤、操作和技能方面的指导方面,家长完全可以胜任,而且由于是家长对学生是多对一的指导,在“师生比”和“时间比”方面是在课堂上无法得到的优势。当然部分家长因学历高及职业对口的原因,对于小学生的探究活动的指导会比科学教师更专业,这更值得科学教师利用。
  虽然让学生在家庭中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在时间、空间、器材和指导等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老师不是老师在课堂上布置学生一个任务就能完成的,关键是通过多途径、多方法争取到家长的支持和合作,更要注重老师在课学上的指导和评价,才能让学生兴趣盎然、动力十足、有实效指导高质量地完成家庭探究活动。
  一、学生进行家庭科学探究活动的基础是家长的支持和理解。通过多途径、多方法争取家长有支持和合作,重视家庭科学探究资源,挖掘家长科学探究优势。
  科学课具有开放性,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同时许多科学探究活动必须在家里完成。因此要学习好科学这门课程,家长的理解、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就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然而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育——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课外进行探究活动的科学等“副科”是得不到家长的重视。因此通过利用  一切与家长沟通的机会,争取家长支持、开发家庭科学探究资源和挖掘家长的专业指导优势。
  利用家长会,向班主任争取时间,向家长介绍当今课程改革的情况、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及操作、学校的操作等,国内外一些走在前列学校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课程教育操作,让家长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他们愿意与学校配合,为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提供方便。
  利用家访了解学生的长辈们的专业情况与科学探究的关联程度,必要时与部分家长共同“备课”,商讨某某活动开展工作需要家长怎样配合,同时还不定期反馈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共促进步。同时针对有条件家庭让家长引导孩子建立自己的小小图书馆,不断丰富家庭的科普读物,关注科技资讯信息;节假日尽可能带孩子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进行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对家庭饲养与种植的动植物进行一些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
  利用开放日让家长走进学校、直接进课堂听课,甚至参与活动,了解科学综合活动课程课堂的开展,亲眼目睹自己的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以及通过活动取得的进步情况,以博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对于参加科技创新比赛的学生,学校与家长的沟通更不必可少,因为辅导的时间长、技术难度高、活动地点的活动性和作品的反复修改等因素,更需要家长的大力支持,这时我们就更要动用电话、家校通、电子邮箱等现代通讯工具,与家长沟通、信息的交流以及数据的传输等,因为有家长的鼎力支持,我们的比赛效果才能事半功倍。
  二、学生的家庭科学探究活动成功的关键是老师在课学中的指导和评价。老师在科学课中完成了课程的基础知识及基本操作的指导后,会根据课程内容、学生情况和地域特点进行安排家庭科学探究活动。这不是简单的布置作业,而是老师要精心设计活动内容、尽量提供技术支持、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才能有兴趣、动力和能力去完成探究活动,做出实效。所以我在课堂中的辅导和评价学生的家庭探究活动,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探究内容的延伸性和拓展性。设计活动的内容方面,要考虑各种因素:学生的水平、探究器材、地域特点等。小学生的整体操作能力和认知水平毕竟有限,同时要根据新课程的标准去要求,探究器材是否能在家中找到等,地域的天气情况、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等, 因此家庭探究活动内容不可能是高难精尖的探究活动, 而是教材和课题的延伸和拓展。如四年级下册的《食物》单元,在《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一课我安排学生做的家庭探究活动是:用微波炉进行爆玉米花或用豆浆机做玉米浆,这是在学生学了用酒精灯做爆玉米花和煮熟玉米的探究活动的延伸和拓展,因为玉米在当地是四季都可以找到,且当地人喜欢玉米作副食,大部分家庭都备有微波炉及豆浆机等小家电,学生都懂得操作而有很大的兴趣去探究。当然要指导学生如何观察:玉米变成玉米花的瞬间的变化过程和写记录。经过一周的时间后统计,全级共136名学生,有128人进行了探究活动,其中有98人上交了探究活动记录表,从记录表来看,学生的收获还真多。在《面包发霉了》、《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这两节课引导学生利用家中的食物和电冰箱开展探究活动,有一百多位同学提交了探究活动记录,详细记录了活动的设计、器材、过程、变化与结果。
  (二)指导探究的家务性和亲子性。精心设计布置好家庭探究活动后,老师对学生进行的活动指引是重点关键,这样可以让学生得到及时的技术指引,利用家庭的四大优势解决活动中的难点问题,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是一次家务劳动又是一次亲子活动有高效地完成任务。如:如何找到探究器材及代替品,如何能获得家长的支持和参与,如何填写探究记录,甚至为学生设计好表格模板等。
  如三年级下册的《混合》单元,我根据当地家庭经常煲汤,喝汤时都做一个酱油碟(在一个小碟里加入酱油和花生油,用来给汤渣和肉加味)的习惯,设计了一个家务性的探究活动,在家中煲汤时,自己主动做一件家务事:做一个酱油碟,但要注意观察酱油和花生油在混合前后的变化,并做好记录。结果一周后检查了四个班的记录,100%的学生都做了,有的还把受到**的称赞都记录在案,真是一举两得。
  如五年级的摩擦力的《摩擦力》单元,都是与小车运动有关的内容,这一单元我设计了多个的亲子性、延伸性的家庭探究活动:小车的动力现运动的方向、速度和路程;小车或自行车的轮胎的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如何增大或减少摩擦力的方法等,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家长也参与其中,因为绝大多数男生都有几架电动四驱车,且玩得很有心得,同时这些家庭都有摩托车、过半家庭有小车,学生必定会伙伴合作或请教天天用车的家长。结果统计发现,很多学生在伙伴或家长的共同参与下进行探究活动,其中梁敏强同学提出家长没意识到的问题:怎样让轮轴更光滑?家长被孩子提出来引起家长的重视进行共同探究、试验,得出数据。如在五年级第二单元时间,引导学生利用家中的矿泉水瓶、时钟和挂钟等器材,进行《做个水钟》、《测量摆的快慢》和《调整钟摆》三课的学习与探究活动。
  (三)评价探究的全面性和个别性。科学课程的评价目标是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评价学生的活动既要考察学生对科学概念与事实的理解,又要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能力、科学的行为与习惯:探究的计划、器材的寻找与替代、对记录的态度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同时要考虑个别学生的家庭及个性的原因,给那些活动积极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探究更高层次的活动,写出更具创新性的科学论文;对于那些探究有困难的学生要多加鼓励,让其更进一步。
  通过争取家长的支持和合作、精心设计活动、创新性的指导和评价,指导学生进行家庭探究活动,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高。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