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区容桂上佳市小学 董秋文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愉快的学习情趣是开发学生智力的必要条件,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我在低年级科学课教学中,注重创设愉快、轻松的教学氛围同,让学生在“乐”和“玩”中激发学习兴趣,使他们从“乐”和“玩”中主动获得知识和能力。为此,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充分利用教材,创设情景,以趣激学。
低年级科学教材,图文并茂,多姿多彩,包含着大量的“快乐”因素。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认真研究它的教法。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享受到学习科学的乐趣。如在教学《探访生物王国》一课时,可利用教材中的彩图和表现自然现象的彩图,使学生认识美丽的田野,广阔的草源,茂密的森林,奔腾的江水,万紫千红的花草树木,千姿百态的虫、鱼、鸟、兽等等。通过看投影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品味,激发学生探索自然事物浓烈的兴趣和欲望。投影片把花草、树木、红番茄、小白兔等动植物带进了课堂,让学生观察认识,使他们在毫无精神负担和压力的条件下愉快地进入课堂教学环境,学生真正在“乐”中认识了什么是生物王国。
二、在教学过程中,质疑激趣,以趣引乐。
如教学《松软的土壤》一课时,粘土是学生常玩的东西,在教学中,通过插图、实物的观察比较。先让学生了解粘土的特点,抓住学生喜欢玩泥的乐趣点,指导学生用粘土来制怍小玩具,在玩泥中进一步认识粘土的特性。教师对做得认真、细致、有创造性的小泥具的学生给予鼓励,并将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看。这节课学生不仅学得愉快、玩得有趣,而且在玩中又增长了知识。
同时,教师要善于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释疑解惑。低年级小学生会向老师提出许多“为什么?”如“公鸡为什么不会生蛋”、“鱼为什么在水里不会淹死?”等。这说明孩子们在旺盛的求知欲,他们问的问题,是最感兴趣、最想知道的,教师要想方设法满足他们的要求,调动和保护他们的这种求知欲。但在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时,要注意从他们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的实际出发,做到回答问题生动、形象、准确、浅显易懂。还可通过观察、制作、实验、访问等,让他们悟出其中的道理。
三、充分利用插图,演示实验、实物等直观教具,增加乐趣点。
第一、文精图茂是小学低年级科学教材的一大特点。课文少的只有一句话,但与课文相关联的插图比较多,画面色彩艳,形象逼真,起到点拨、提示、感染的作用,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结合实际进行生动的描述。如《不同和相同》一课,文字叙述很少,但插图就有十多种物体,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启发学生认真观察第一组的6幅图,用比较的方法找出它们的不同在什么地方.学生观察后很快地找出了不同点,并能用完整的句子把意思说出来。接着教师又指导学生观察第二组的3幅图,先找出不同的地方。学生边观察边讨论,情趣很高,再请几个小朋友把答案叙述出来。第三组是课文的难点部分,是前两部分的综合训练,相配套的3幅图物体颜色、大小、形状、味道、气味、用处各有相同和不同之处,我用准备好的实物要求学生先小组观察、讨论,通过看、摸、尝、闻的比较和认识后,学生很快就分清了不同点和相同点。在这堂课中,学生至始而终围绕着文中配制的插图及部分实物来学习知识,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比较能力,而且也给学生创造了快乐的学习情趣。
第二,利用演示实验、实验直观教学,增加乐趣点。如教学《清清的水》一课时,上课时教师出示准备好白酒、白醋与纯水各一杯,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在颜色、气味、溶解度等方面是否相同。从外观上看,这3杯液体没有什么区别,教师可以提示学生特别注意在实验中,禁止采取尝的方法,但可以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例如闻一闻)来区别。在学生闻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扇闻法的规范动作:轻轻地用手扇动杯子上方的空气,用鼻子闻此空气。通过演示实验,比较、判断,学生可以找出哪杯是纯水了。再通过讨论白酒、白醋与纯水有什么不同,引出有些物质强以有水中溶解。这样既使学生学到了知识,又增添了学习的乐趣。
四、优化课堂,培养学生从玩中获得知识和乐趣。
如教学《坚硬的岩石》一课,石头是儿童常见的物体,大自然中千姿百态,有五颜六色的石头,儿童容易对它产生兴趣。在教学中,除按课文编排意图施教外,应重点放在指导学生用石头拼摆和粘贴各种美丽、有趣的图形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教学时,师生一起用课前准备的各色各形的石头拼摆成课文中的6幅图形。再联系已学过的课文,根据形状各异的石头进行拼摆小船、萝卜、各种小动物等竞赛活动,看谁摆的图形形象逼真、漂亮。同时,利用课外活动,把学习的乐趣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如教学《磁铁游戏》一课,为了增加学习的乐趣,除课文中提供了磁铁游戏外,我还为学生设计了用吹塑纸、废纸板等剪成人物和各种小动物,在其背后别上曲别针或金属图钉,隔着纸板用磁铁吸住纸人或者动物等磁铁游戏来巩固课堂知识。这样做,不仅增加了课外活动的内容,而且把学习自然课的愉快教学气氛延伸到了课外。真可谓:教在“玩”中学,学在“乐”中会。
总之,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方法与手段很多,且方法与手段的运用也不是截然分开的,上述几点,仅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一些肤浅体会,旨在抛砖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