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区北滘镇中心小学 戴群英
【内容摘要】新教材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教师们必须思考每天一节科学课教学的有效性,不断摸索和积累有效教学策略,以便更好地为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服务。本文将从课堂组织和教学策略两个维度来阐述怎样创建高效的科学课堂。
【关键词】策略 效率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一个民族要站在时代的潮头,必须有大量的高素质的人才,尤其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回望本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好比一颗石子落入平静的湖面,它荡起的涟漪推进着世界各国教育人士对教学有效性的思考。而新课改中的科学课跨越学科之间的界限,将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各学科的基础知识互相整合,注重知识的迁移,倡导学生主动、合作、探究,旨在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形成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发扬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养。
新教材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教师们必须思考每天一节科学课教学的有效性,不断摸索和积累有效教学策略,以便更好地为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服务。本文将从课堂组织和教学策略两个维度来阐述怎样创建高效的科学课堂。
维度一:课堂组织
小学科学的组织教学相对于语文、数学来讲,难度要更大一些,科学老师花在组织教学上的功夫就要多一些。因此,科学课堂组织教学,是小学科学老师面临的一个很重要很普遍的问题。怎样让学生思维活跃和课堂井然有序?我认为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实验有序化
不可否认,学生们喜欢上实验课,喜欢在实验中自己动手操作。但是,如果科学老师在实验教学中,不能很好地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实验教学只能是在闹哄哄中开始,在乱糟糟中结束,科学探究的目标不能落实,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无从谈起。使实验教学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通过我们教研组组织的几次校内听课,发现这种现象非常普遍,于是我们在开展教研的时候,就以此为课题专门展开研讨:如何才能消除这种无序?最终找到了解决方法,并且应用到了课堂之中,具体做法如下:
1、制定实验规则,如:在老师允许开始实验前学生自己不得自行摆弄实验器材,实验中注意爱护实验器材,实验结束后把器材整理干净等。教师要不时不时的让学生学习这些实验规则,从而使其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2、建立相对稳定的学习小组。如老师可根据学生座位、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这些方面的情况,将全班学生分为10—12个小组,小组管理依靠小组长。每个学期实验小组建立后,基本不变动,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合作的熟练和默契,也利于教师的实验教学管理。
二、观察实验目的明确化
当学生听到上实验课,总会发出异口同声的欢呼,大部分学生都非常感兴趣,充满了热情。每当学生走进课堂,哪怕是只看到一只烧杯、一盒普通的火柴,也会爱不释手,激动不已。实验教学的可操作性、实验现象的丰富多彩深深吸引了学生,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却只是因好玩而引发,真正意义上的探究时兴趣就减弱了。表现在开展实验时目的、计划不明确,对为什么做、怎样做的问题不感兴趣。有时课堂上看似热闹,人人在动手,但是最后竟还不清楚开展实验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玩得高兴但真正的收获甚少。虽然老师对研究问题和注意点进行了提醒,但学生不感兴趣,他们迫切要做的是人人争着动手,抢着拿仪器,实验忙得不亦乐乎,到了最后小组汇报时,有很多同学还不知道研究的问题,正确的操作步骤更是无法表达清楚。
针对这一司空见惯的问题,必须对学生进行实验目的性教育。首先让学生清楚科学实验和玩的区别,我们的实验活动是有目的和计划的,是科学研究活动,而玩是一种无目的的消遣。其次在活动前要清楚为什么实验,怎么实验,注意些什么等。强化了目的性教育,学生内心对实验活动的认识也就更清晰了。在实验计划的制订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多地考虑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把能预测到的都交代清楚。实验的先后程序,观察的重点要十分明了,尽量把指导工作做细做扎实,为学生成功实验做好铺垫。统一了认识之后,按照此原则再进实验课堂。教师发现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去操作,去观察时,不仅能抓住观察对象的本质体征,排除了些无意干扰,提高了生注意的指向性。保证观察、实验取得预期的效果。
三、观察实验的指导要到位
在观察实验过程中,能否取得预期效果,与教师的指导有直接关系。正确的指导能使学生沿正确的方向去探索、区发现、去认识,从而顺利到达目的地;模糊的指导则会引起学生思维障碍,人为地形成教学难点。所以在指导观察,试验过程中,对实验的方法、步骤,观察的对象及怎样进行观察,按照什么顺序进行观察,观察中应该注意什么等等,老师都要做精心的设计,否则就会出现由于教师指导不到位而影响实验效果的现象。在实验教学中,教师把教学的个体要看作是一个组,充分深入到学生的小组学习中去,掌握每组学生的学习状况,比如,通过提问:“你们小组是怎么研究的?”“你们小组的实验结果是怎样的?”“你们小组得出的结论是什么?”等等,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指导,对小组之间的活动情况组织有效的交流,以此来提高小组活动的效率。
四、实验课的评价制度要有激励性。在实验中,发现学生在实验时表现比较好时,教师及时表扬该小组,让小学生初步建立集体荣誉感,也可以采取小组比赛等比赛机制调动学生实验的积极性。根据学生的实验表现给予灵活的评价,注意评价应以鼓励为主,以增强学生实验的自信心。
维度二:教学策略
如果说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一堂高效科学课的沃土,那么运用优势的教学策略就是一堂高效科学课的催化剂。
1、序曲——唤起学生的惊奇和疑问
“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但有个魔术师能让光拐弯,它是谁?”“饺子里有什么营养呢?”“水果成熟了为什么落向地面而不是落向太空?”……这些问题能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爱因斯坦曾说:人类的一切经验和感受中,以神秘感最为美妙。兴趣是人们关注事物的心理倾向,是人们对一定对象所持的积极态度,是认知内驱力的原始因素。开课伊始,教师就要设法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选择紧扣教学内容的故事、谜语、诗歌、图片等信息、情境,或富有趣味的魔术引入。例如:《彩虹》一课的引入可以先让学生观看视频:午后,下起了阵雨。不一会儿,太阳出来了,一道彩虹奇迹般地出现在天空。彩虹是怎么出现的?它为什么是七彩的?在孩子们眼里,太有趣了!此时,学生都充满了好奇,且一时无法作出合理的解释,这样就能使学生带着疑问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了。所以说一节课能抓住孩子们的注意力,就等于打开了高效课堂的第一扇门。
2、道具——科学实验丰富课堂教学
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掌握实验技能是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进行科学实验和技术革新的重要基础,也是提高科学素质的一种手段。所以一定要做足、做好实验。而在实践中,有的老师因缺少实验仪器、药品,教学时间紧张、为赶进度、应对抽测等种种原因不做实验,却靠“讲实验”、“背实验”来抓成绩,增加了学生学习负担,剥夺了学生观察、实践和提高探究能力的良机,也许眼前考试成绩不错,从学生科学素养形成的长远考虑,可谓选择了教学的下下之策。科学实验有时不能只是照本宣科,多想出智慧。做万花筒时找不到大小合适的数量多多的平面镜,我就让孩子们把潜望镜上的平面镜拆下来,小组内几个人的凑在一起,就能做一个简易的万花筒。做滤光实验师生都找不到彩色玻璃纸,我就想办法借到了滤光片。当学生说:“老师你真有办法,谢谢老师!”时,我的内心突然有了一份小小的成就感,我想孩子们在有足够的时间和材料能亲自动手实验并取得成功时,他们也会得到一份沉甸甸的满足感。教师要在课前不断研究实验、改进实验,或寻找替代性实验,尽量开足分组实验和做好演示实验,让实验丰富课堂,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同时增进学生实验技能和探究能力,加深学生对概念、现象、规律的理解,使学生爱上科学课。此外,还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手段,如讲述、指导、讨论、对话式教学、多媒体等,使教学形式变得灵活多样。
3、落幕——肯定性评价和发散性思维
40分钟的专心学习后,学生在心理上迫切需要得到教师对他的肯定性评价与鼓励。设置难度适当、紧扣课堂知识的课堂练习,在练习之后给予学生肯定,有利于学生在今后学习中兴趣的维持。此外,适当布置开放性的练习,让学生体会知识的相互联系,有利于学生加深认识,感受认知世界的奇妙之处,使得学习活动真正成为体现主动性、创造性的活动。
例如 ,在四年级下册《认识物体的运动方式》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进行“物体的运动方式”的探究活动时,对运动方式、运动方式示意图的讨论还没有结果,就下课了,那到底示意图怎么画,相似的运动有哪些,这就给学生留下几个生动的问题,学生在后续的研究中就会通过找资料、问他人等途径寻找答案。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大胆想象有理有据地提出问题和推理。我们将有意识拓宽学生的视野,让教学内容“走近”学生,学生“走进”生活,拓宽视野。把知识延伸到课后。
4、活水——精心设计内容,活化手头教材
树立新的教材观,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以及教学的实际,灵活地创造性地活用教材,使教材凸显实践性、科学性与趣味性,让学生乐于参与,乐于实践。
除了课堂上的观察、实验、小组讨论交流外,对课堂不便充分研究的学习内容可采取现场考察、搜集信息、召开信息发布会、问题研究、情境模拟、种植饲养、参观访问、社区家庭观察等形式,让学生亲身经历,去发现其中的奥秘。如动、植物知识的教学,可给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在林园中开辟“种植园地”、“饲养自然角”。在“种植园地”里种上常见的科学课上需要学习的植物,可以是观赏性的花草,也可以是可食用的常见作物等,在“饲养自然角”饲养小鱼、蚕等,这样,学习有关知识时可直接到“种植园地”、“饲养自然角”进行观察实验,平时通过让学生给自然角里的小动物喂食、换水、清洁,为植物园里的植物除草、浇水、捉虫、松土、施肥等,既培养了他们的劳动习惯,又培养了他们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的美德;既学到了科学知识,又有了情感体验。
所谓干一行爱一行,科学课也许有这样或那样的难处,但我相信,只要我们运用科学方法,就能建设高效的科学课堂——让科学课不仅有效,而且有笑,那是我们属于我们的付出之后收获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