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发展基本情况。目前,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共1897所,其中幼儿园1146所、小学436所、初中177所、普通高中70所、中职学校(含市区属、省属中职和技工学校)39所、特殊教育学校7所,专门学校1所,普通高等学校(含市属高校、省属驻地高校、校区、民办高校)16所,成人高等学校5所。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约183万人,教职工16万人,其中专任教师11万人。佛山教育发展水平较高,先后成为全省第二个教育强市、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全省首个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全市五区均被立项为广东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南海区上榜教育部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
二、教师队伍建设情况。全市基础教育各级各类学校教职工15.14万人,专任教师总量10.42万人,其中幼儿园2.4万人、小学4.09万人、初中2.3万人、普通高中1.17万人、中职学校(含省属中职,不含技工学校)4084人、特殊教育学校499人、专门学校16人。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基础教育“强师工程”,基础教育高层次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目前全市拥有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1187人,其中获国家级荣誉及称号人才80人;建成全省地市层面规模最大的基础教育高层次人才工作室,辐射带动3万多名教师;在全省率先建立优秀校长教师市域交流常态机制,2022年以来累计选派303名优秀校长教师开展跨域交流,中小学师资均衡配置进一步优化。
三、教育投入情况。近年来,市区两级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教育经费总投入从2016年的206.81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396.65亿元,年均增长8.48%;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从2016年的139.52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251.71亿元,年均增长7.65%。
四、学位供给情况。出台全省首个全学段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从规划阶段统筹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布局。扩大基础教育公办学位供给,“十四五”以来全市已增加基础教育公办学位(含政府购买学位)35.37万个,其中通过新改扩建新增16.37万个、“民转公”新增4.5万个、政府购买学位14.5万个。“佛山市普通高中基础设施提升项目”获得2024年第二批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2.13亿元。
五、全面育人情况。深入推进五育领域改革创新,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体系,持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系列实践活动,铸牢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基。深化新时代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改革创新,义务教育阶段课间从10分钟延长至15分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成功打造24项青少年体育品牌竞赛。学校美育实现5个全省率先1,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成为佛山市中小学校艺术教育的亮点特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科学教育、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八个一”2和“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特色彰显。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我市入选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实施创新创客教育行动计划,有效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与创新意识。
六、基础教育情况。2024年,我市高考成绩高位提升,特控线上线率实现“六连增”。集团化办学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全市共组建175个教育集团,覆盖学生约100万人,我市省级优质基础教育集团(含培育对象)数量居全省地级市第一;有序开展市域教育紧密协作,市教育局与高明区、三水区共同推动区域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协作,南海区结对三水区、顺德区结对高明区教育紧密协作,全市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扩大。学前教育实现普惠健康发展,全市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54.02%,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85.78%,提前高质量完成“5085”目标任务;“城乡学前教育一体化”资源管理中心实现五区全覆盖,建成具有佛山特色的学前教育课程建设支持体系。义务教育实现基本均衡,全力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并顺利通过省级督导评估;全面落实国家“双减”政策,出台“义务教育学校减负10条”;推行“基本托管+素质拓展”,校内课后托管服务实现“两个全覆盖”;学校标准化达标率100%,56人以上大班额全面消除。普通高中育人成绩位居全省前列,在全省率先开展普通高中特色多样高质量发展“双高”行动,打造了一批高品质特色化高中集群;加强市级统筹,组建佛山市高级中学、佛山市季华中学两所市属示范性高中。
七、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情况。坚持服务大局,职教高教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持续提升。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构建,先后通过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广东省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市验收;建设有现代学徒制公共实训中心8个,省市中等职业教育“双精准”专业点55个,中职毕业生高职升学率超过75%;职业院校办学成果突出,顺职院设立顺德职业技术大学事项通过省教育厅公示,以“优秀”成绩通过国家“双高”验收,佛职院成功入选国家示范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超过95%;2024年佛山中职学生在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争夺赛和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金牌数位列全省第二。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佛山大学成功更名,正式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24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位列全国第219位,学校拥有省重点实验室9个,2024年获批3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办学水平逐年提升;加强省属高校合作办学,省、市、区、校共建南方医科大学顺德校区、广东财经大学佛山校区、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广州美术学院佛山校区快速推进;由佛山大学申报的粤港澳大湾区(佛山)先进制造业国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入选首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累计邀请超1500名教师为750家企业提供科技服务,直接促成成果转化合同194项、金额近3.5亿元,累计培育科技型企业142家、市场估值超43亿元,服务高校成果转化作用明显。
八、下一步主要工作计划。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一是高起点谋划好教育强市建设。制定佛山市推进现代化教育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谋实未来三年教育强市建设重要政策举措,及时召开相关会议,对全市教育工作进行部署安排。二是扎实办好教育民生实事。持续增加学位供给,确保完成全年新(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20所、新增公办学位1.5万个。同时推动有条件的新建学校项目按高一级标准建设,为学位资源调整预留空间,探索学段贯通、校区连通、整校转制、校区合并、附设班等方式,创新学位资源供给精准适配。三是提升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水平。深化集团化办学和市域教育紧密协助机制,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薄弱地区辐射。大力推进“十百千万”大城名师工程,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积极探索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育教学及教师培养培训,落实好“减负10条”,持续推动义务教育减负提质增效。四是强化教育支撑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能力。加大对佛山大学建设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的支持力度,争创“双一流”学科,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聚焦产业转型发展和新兴产业培育需求,优化职业院校专业布局,建好用好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和粤港澳大湾区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为地方高质量发展作出教育领域贡献。
1.“5个全省率先”:在全省率先将陶艺融入课堂,并创建陶艺教学实验基地;率先创建市级粤剧特色学校,全市现有50所粤剧特色学校;率先编印和使用由省教育厅出版认证的粤剧校本教材;率先开展全市性中小学师生规范字书写大赛,创建市级书画重点学校,先进经验在广东省中小学校美育工作现场交流活动中作介绍;率先以市政府的名义出台美育方案,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八个一”:组织动员、工作架构、精准排查、阳光校园活动、课程建设、全员培训、家长指导、开通援助热线等八方面工作。